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我们站在操场上,不仅感受到祖国的荣光,更应思考:如何以良好的姿态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答案或许就藏在“习惯”二字里。古人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童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融入生活。鲁迅在课桌上刻下“早”字,从此坚持提前到校,这份守时的习惯,伴随他一生笔耕不辍;钱学森先生每日清晨坚持散步、阅读,严谨的作息习惯,支撑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对我们学生而言,习惯不是小事 —— 课堂上专注听讲的眼神,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课间文明交往的言行,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正悄悄塑造着我们的品格。
走进校园,习惯的力量无处不在。你看,教学楼里轻声慢步的同学,用行动维护着校园的安静;食堂里按需取餐、光盘离去的身影,践行着节约粮食的美德;操场边主动捡起垃圾的双手,守护着校园的整洁。可有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有的同学忘记带作业,理由是“昨天没整理书包”;有的同学排队时随意插队,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还有的同学课间追逐打闹,忽略了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些看似偶然的“小失误”,其实是习惯的“小缺口”。习惯就像一棵小树,优良的习惯会让它茁壮成长,滋养出责任、自律的品格;而不良习惯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像杂草一样阻碍成长,让散漫、浮躁占据心灵。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呢?首先要“从小事做起”。每天睡前花五分钟整理书包,把第二天需要的课本、文具摆放整齐,这是培养条理性的开始;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和同学相处时多说 “谢谢”“对不起”,这是学会尊重与包容的起点。其次要“贵在坚持”。每天宝贵的早读时光,若能坚持专注跟读、放声朗读,遇到陌生的字词及时标记,遇到优美的段落用心体会,一周、一月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词汇量悄悄增加,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坚持每天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培养毅力。最后要“常自省”。每天放学回家后,花一分钟回顾:今天有没有做到认真听讲?有没有随手乱扔垃圾?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就像每天为小树修剪枝叶,才能让习惯的树干更加挺拔。
同学们,行为习惯与优良品格,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就是在培育 “责任” 的品格;当我们做到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在涵养 “谦逊” 的品格;当我们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就是在塑造 “善良” 的品格。这些品格,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个习惯的积累沉淀下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要以习惯为基,培育优良品格 —— 让守时成为我们的名片,让自律成为我们的铠甲,让善良成为我们的底色。
同学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从整理好每一本书开始,从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起,从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出发,以微小的行动积累优良习惯,以优良的习惯滋养美好品格。始终向上、向阳,成长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好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