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的天安门广场,当一抹红旗从主席台前缓缓升起,义勇军进行曲激荡在每个中国人耳中时,中华民族挺起胸脯,结束了百余年的屈辱史。回望历史,多少人为了这一个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华夏文明的长久不衰。今天,当我们凝视着我中国红,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召唤。从两弹一星到北斗组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先辈用生命书写的答案,将等待我们续写新的篇章。就像黄大年教授所说“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国庆节不仅是假期,更是思考的契机。当升旗仪式上国歌响起时,是否理解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的深意”?当看到歼20翱翔蓝天时,是否想过未来由你设计的飞行器将如何守护这片领空?所以,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要努力学习,抓紧契机,科技兴国,才能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伴随着国庆同来的是中华民族素有团圆之称的中秋节。从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到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阔达,还是秋瑾笔下中秋佳节的拳拳报国之志,月亮始终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不论何时,月圆总是中国人心中团圆的象征,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没有我们祖先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我们今天怎么会有这样安稳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千里共婵娟”背后的深意,从边关战士的一家不圆万家圆,到航天员的太空赏月,无数人用坚守诠释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我们分享月饼时,不妨想想如何让这份团圆之爱化作建设家国的力量。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要建立自己的梦想,正如航天员王亚平所说: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能扑捉到它。”同学们,努力学习,制定好每日计划,实现心中的伟大宏图。
2025年的国庆与中秋在十月的晨光中相逢,八天的长假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阖家团圆的温馨与盛世华诞的壮阔融为一体。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中秋明月交相辉映,社区里的月饼香与《我和我的祖国》旋律交织,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以小家灯火映照大国气象。从嫦娥探月工程的新捷报到乡村振兴的丰收硕果,从高铁穿梭的流动中国到万家团圆的灯火可亲,双节恰似时代的注脚: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此刻的团圆桌上,长辈讲述着抗美援朝的老故事,孩童用积木搭建天宫空间站,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完成精神的接力。当月光洒满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既祭祖思亲,更礼赞这用奋斗换来的山河无恙,双节同庆,终是家国同梦。
中秋的月光洒在飘扬的国旗上,团圆的甜蜜总与家国的荣光交织。我们品尝的每一块月饼,都藏着先辈的故事—— 那些战火中的中秋,没有阖家欢宴,却有一群人用热血,把 “团圆” 写进了祖国的未来。分享一个故事:
1943 年中秋,晋察冀边区的枣林村,12 岁的小顺攥着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蹲在村口等爹。他爹是区小队的联络员,说好今晚回来,却只等来队长老赵。老赵解开背包,掏出块用油纸裹着的月饼,酥皮上还沾着泥土:“你爹把这份‘中秋礼’送到了兵工厂,自己却……”
小顺这才知道,爹这次要送的不是普通家书,而是藏在月饼馅里的弹药图纸。敌人封了山路,爹带着月饼绕进野狼谷,遭遇巡逻队时,为了护住图纸,硬是把月饼塞进石头缝,自己引开了敌人。等队员找到爹时,他手里还紧攥着半块没来得及藏的月饼。
那天夜里,全村人围着那几块幸存的月饼,没人舍得吃。老赵把月饼分给孩子们,说:“这月饼里裹的是你爹他们的念想,等打跑了鬼子,咱天天过中秋,还能过上‘国庆’—— 那是咱新中国的生日!” 小顺把月饼揣在怀里,月光照在他脸上,他偷偷发誓,要像爹一样护着这山河。
如今,枣林村的中秋仍有分月饼的习俗。每年此时,老人们都会指着国旗告诉孩子:你看,这红旗的颜色,就是当年那些“烽火月饼” 背后,无数先辈用热血染成的;这国庆的欢腾,就是他们当年盼了一辈子的 “团圆”。
当国庆的礼炮与中秋的月光共同照亮这片土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盛世繁华,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少年如初升之朝阳,当以知识为剑,以信念为盾,在科技强国、文化兴邦的征程上刻下青春印记。从“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到实验室里的彻夜灯火,从乡村振兴的田野课堂到航天发射塔下的仰望星空,每一代人的自强不息,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今日之中国,正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明日之栋梁,必以赤子之心报效家国。愿少年们胸怀“强国有我”之志,在时代的答卷上写下:这山河锦绣,由我辈守护;这千秋伟业,由我辈开创!
主持人:韩林汐
演讲:姜海润 浦靖然 郭舒楠 马一涵
升旗手:王宜卓
护旗手:王祯 杨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