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教学展风采,通力合作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15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双减”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南外仙林燕区小学部综合学科开展了“一人一课”活动,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备课、上课、评课,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课堂精彩纷呈。

程元元老师执教的《田野在召唤》,通过情境律动以及意大利艺术等知识的渗透,用模唱法、视唱法潜移默化的渗透合唱教学中的呼吸和发声方法,通过欣赏和学唱意大利民歌,让学生感受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的艺术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田梦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咿唷嘞啦》,通过看鼓、听鼓、唱鼓、击鼓,逐步感受到非洲鼓的特色和魅力,激发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创造出生活中更加富有表现力的“鼓”,体验“鼓点会说话,鼓乐能传神”的独特魅力。

朱琦老师执教的《小猫圆舞曲》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以乐曲《跳圆舞曲的小猫》为主线,通过感知节拍、体验滑奏技巧、用线条模仿节奏、记忆主题、听辨结构、学唱和学跳邀请舞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康乐老师本次一人一课选择了儿童喜欢的《棒棒糖》为主题,课堂情节简单,物体形象可爱,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诠释了陶泥的特点,让学生在手工艺的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掌握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朱江浩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纸柱造型》一课,将折、画、剪、卷、贴融为一体,制作出一件件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纸艺作品,课堂将图像识别,实践探究等美术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将聚合思维植根于教学,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寻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郁璇璇老师执教二年级美术《花儿朵朵》一课,通过赏花识花画花,了解花朵的基本结构,用绘画的语言走进花朵的世界,学习花朵绘画技法和基本构图。学生通过对花儿形色之美、姿态之美的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苏静老师执教水平一《垫上前后滚动》,整堂课利用小垫子贯串主线,充分挖掘器材的最大效能,一物多用。通过滚动动作,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感和空间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白轩奇老师执教《乒乓球:反手平击发球》一课。课上,同学们通过端球、控球、颠球的游戏,锻炼了手上的控球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学练,最终掌握反手平击发球,也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乒乓球的喜爱。

蔡治中老师执教了水平一的《变向跑》一课。课堂上,老师利用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变向跑中的蹬地转体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鲁婷老师执教了一年级《持轻物投掷》一课。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持轻物投掷的动作要领,做到臂上屈肘,自然挥臂,培养了学生勇于争先的意识,更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王诚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投掷垒球》一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持垒球投掷的动作要领,做到蹬地转体,挥臂似鞭打等动作要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相互合作的优秀品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虞茜老师执教的《发现同伴闪光点》一课中,以学生回忆得赞美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赞美的意义,接着用情景短句的形式展现不同的赞美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赞美的技巧,最后在技巧习得的基础上用“心声卡片”的形式来发现并赞美自己的同伴以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孙弦老师在《Python——满满都是爱》一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流程图为导向,带着学生一同分析绘制爱心的步骤,在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后,引入三原色和随机数,让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并运用相关函数绘制出色彩缤纷的爱心形状。

潘悦老师所执教的《生僻字输入挑战赛》一课,旨在让孩子掌握搜狗拼音输入法U模式笔画、拆分输入法,解决不会读的生僻字如何输入,同时巩固键盘输入的正确姿势和指法。

黄媛媛老师在六年级《能量转换一课》中,让学生先通过手拉玩具、搓手取暖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能量转换模式图来解释能量的转换过程,最后,指导学生自行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用模型来解释能量的转换,让学生在“做”中领会能量的转换。

许嘉玮老师呈现的《石头》一课,以共同观察为导入,介绍石头的描述词语,帮助学生运用感官观察石头,借助气泡图,总结石头的特征类型,最后通过介绍石头的用途,使学生意识到石头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次一人一课圆满结束,综合学科老师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提升课堂价值,促进自我成长。

撰稿、编辑:虞茜

摄影:全体综合学科老师

审核:苏静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