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研: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财经素养课堂探讨

发布时间:2022-03-22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来势汹汹的疫情阻隔了区教研的老师们线下互动,但不能停止老师们学习的热情。3月22日,我们在线上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立足学校的特色课程——财经素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财商。

通过王芳和王娟老师带来的两节课例,老师们更深刻理解了财经素养课程应该上什么,怎么上,如何才是一节好课。

同行评价和崔玉娴组长的分析评价,更是解释了理论上财经素养课程的教学目标。

之后,王思涛专家点评的内容更发人深省,引领我们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的教学目标要落地、扎实实现。学校各年级老师们都深有感悟。

老师们(篇幅限制,节选部分)这样说:

尹雪瑶老师:今日听了讲座,我觉得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课设计得都非常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特点和家庭背景。我认为,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具有合理的消费观念的孩子是较少的,他们还不太理解金钱的概念,容易养成随意消费的坏习惯,在这种和情况下,我们低段的老师需要去帮助他们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并初步了解部分商品的合理价格,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褚泽文老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除了道德教育之外,法治教育亦不可缺少。小学生还没有完整的消费观,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做好正确引导,灌输合理的消费理念,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石一男老师:帮助孩子树立用钱观念,让孩子真正了解“钱”,在孩子平时生活中,就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用钱观念,让孩子学会怎么用最好,比起不让孩子花钱,一味禁止,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更加行之有效。

王路遥老师: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一些成年人,金钱观都有一些偏颇和迷茫,而这次讲座让我们重新矫正金钱观,形成一种良性可持续的消费发展观,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项宇晴老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奢俭问题一直是消费观的核心问题。今天的线上学习让我对消费观教育有新的思考,学会与时俱进,不仅是成人,还包括孩子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杨希老师:教师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产生对金钱观、价值观的深度思考,借体验活动感受理财的趣味,逐步建构孩子的金钱观,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这两节好课充分利用了本校资源,为孩子们搭建了特别的财商塑造平台,十分欣赏。

马春雪老师:今天的活动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结合生活的课堂才是最接地气的,能实现生活技能提高的课堂才是实用性强的课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以书本为根基,如果缺少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实践性活动,学生的学习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实现真正学习和掌握技能。今天的两节课教会我如何把课堂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老师除了学科教学外,更应重视道德与法治。德育教会孩子的内容,更多是生活。

张碧文老师:有幸聆听了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财经素养课》直播课,我受益匪浅,不仅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领悟了财经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小学生能从财经素养课上充满童趣和实践情境的氛围中学习并养成良好的经济观,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涛老师:今天有幸参与了道法线上教研,学习了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本次教研内容与我校学生的生活真实贴近,通过就餐购买等消费观,帮助孩子从而建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另外上课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勤俭节约倡议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爱心义卖跳蚤市场等多种形式。希望学校更多举行相关活动,让财经消费观念与勤俭节约更加深入人心。

感谢陆老师带领南外崔老师的团队,为我们开辟了课程建设的新视野,感谢!





                                           撰稿:马春雪

拍照:陈凤仪

编辑:程元元

审核:杨学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