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米粽,品出些许清香;千百年月,忆起一曲《离骚》。有道是:“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故地未改,岁月已是千年。站在今天,我们回望过去,感受着这中华文化之传统佳节。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而又作为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同样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自战国以来,历史的长河中,历朝历代均有关于端午活动的记述。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而这些习俗在节日娱乐的同时同样也在不断的发展充实,
例如宋代《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而这些活动在明清时期逐步成型,与今日几乎无异,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尤其南方的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
在研读历代古籍的同时,于其中寻觅现日之风采,实为文化之传承。洋洋洒洒信手百余字,从中品出的又何止文化?细细思谋,反而是古代那无尽的人文关怀。而今日在吃粽子,观龙舟的时候,又是否能回忆起最先的那几句真言之《离骚》?
时值今日,语别物已无义,惟愿能以寥寥数语,道一声: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