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将英语教学聚焦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主教材和英语绘本皆是落实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有效融合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为重要。为此,2022年10月18日,南外仙林燕子矶校区小学部英语组特邀请了原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英语学科培训专家、江苏省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张伊娜教授,就“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展开了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燕区小学部的吴娟老师主持,燕区小学部的王露主任及全体英语教师参加了活动,老师们对张教授的亲临表示了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首先,张教授基于义务教育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向老师们阐述了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必要性。理论引领,又不失实践的深度。张教授还提炼介绍了一线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认识与发现、担忧与困惑、实践与探索。最后,张教授从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目的与意义、融合的时机、绘本的选择与处理等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了她的深度思考。讲授中,张教授结合生动的案例,从他人经验到自主建构,结合自身思考,为老师们深入剖析了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精髓与方法,并给出了实施建议,指导了老师们前进的方向。
讲座的最后,张教授强调:阅读教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重要手段。回归绘本教学的本真,绘本阅读融入课程的最大意义在于,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格,促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讲座结束,王露主任进行了总结,并给了老师们现场与专家交流和答疑的时间。
此时正值英语组进行主题为课内外阅读融合的一人一课,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发表观点,学习热情高涨,与张教授展开了交流研讨,现场暖意融融。
金 璨
Q:目前教学中,绘本阅读和主教材融合的方法五花八门,究竟有哪些路径?
A:五花八门就对了。正如讲座中所提到,融合的时机多样,没有具体规定死的某一条路径,讲究灵活性与适时性,视具体情况而定,相宜便好。无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读,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教学的主题和目的,从目的出发,确定合适的路径和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即可。同时,在选择融合的侧重点时,也要把手头的资源纳入考量,去思考该资源能让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叶 楠
Q:关于绘本和主教材的语言融合,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需要学习和掌握到什么程度?
A: 同样以目的为依据,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以四下第八单元“How are you?”与“May I speak to Judy?”一课的融合为例,其语用方面的融合目的是增加电话用语的使用场合。如果语用方面强化的是词汇和句式,就要利用绘本作为情境,来练习和复现课文中的需要强化的词汇和句式,即实现语言学习的语境化。
潘 倩
Q: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感悟到了的主题意义,但由于语言基础和词汇量的有限,没法表达出来。如何把握引导的度?
A:不用着急,引导学生能说一个词是一个词。如果学生完全说不出来,也可以考虑先告诉汉语,再说英语,这样孩子在需要的驱使下来学习,会更有兴趣。比起完整表达,有时候我们要更加关注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争取与孩子的想法同轨,在如此real communication的基础上学习,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更有效了。
吴炳云
Q:融合绘本阅读的目的不在精,而在泛读。是否只要孩子感兴趣,想以怎样的方式读都可以?
A:只要孩子喜欢读,愿意读,他们想读几遍,想以什么样的方式读都可以。但是,不用老师来统一要求,给孩子一个选择、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自己从故事里感悟、总结、喃喃自语…只要他能被书里的任何东西吸引,手不释卷,对阅读有情感,我们的教学就很成功。
张教授及时、专业的解答,不仅解开了老师们的困惑,更是一种经验的分享,爱的传递。
此次讲座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圆满结束,张教授的分享和专业的引领令英语组老师们受益良多,对于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讲座后,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及时撰写了研修心得。
吴 娟
张教授关于课内外阅读融合的讲座非常细致和实用。她从一线教师的认知与担忧出发,带我们细致了解了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教师的探索。再从2022版新课标出发,为我们具体讲述了绘本融合的目的与意义,并结合实际课例说明了绘本融合的时机。而对于绘本融合的具体处理方式,张教授也不吝言辞,倾囊相授。她从绘本融合的注意事项,绘本教学的理念与原则以及对绘本的整体理解等方面入手,将绘本融合的精髓娓娓道来,令人受益匪浅。
正巧我第二天要上一人一课,听完张教授的讲座,我立刻对自己的课件进行了修改。原本只把绘本放在最前面,作为引入课堂情景的引子,最后也只在主题升华时提了一下。张教授说融合的目的和意义是在于让小朋友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品格。我想这样浅层的融合恐怕不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或在课后愿意去读这篇绘本。想到张教授说绘本融合可以从育人目标或者语言方面入手,因此在听完讲座后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内容以及绘本内容,发现两份材料都是与Can you的提问与回答相关。所以我从语言学习的方面入手,找到相同的词汇以及句型,将绘本放在相同的单词与句型的感知之后,完整演绎故事,并自然而然地练习词句。在绘本的最后一幅图,我加入了一些音效,体现出绘本主人公的情绪,希望达到张教授说的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目的。本节课后,我也发现孩子们对这本绘本好像有了更大的兴趣,课下也在说着绘本里的句子,学做动作。由此看来,张教授的讲座非常实用,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相信在之后的绘本融合教学中,我们有了更好的方向,能更容易去操作了。感谢张教授的悉心指导!
孙 慧
最近在准备一人一课,上课内容正好是关于绘本与课内知识融合的。在平时的公开课观摩中,经常能看到课外与课内知识的融合,有的恰到好处,浑然一体,相同的主题意义,趣味性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有的比较生硬,蜻蜓点水,只提一嘴,有点牵强附会。现在轮到到自己上课时,诸多问题就来了,如何选择绘本?如何恰到好处的引入绘本的内容?绘本作为已知内容,需要学习到什么程度?带着这些问题,今天非常有幸听到了张教授的这堂讲座,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首先,要有绘本阅读是一个长期过程的意识。只有在知识语言点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孩子才能自然习得,带着兴趣习得更多语言表达,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我们知道,长期性的绘本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学习动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除了教授好课内的语言知识点,更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做好阅读长期性的计划。这样在做课内外知识融合时就会避免一时间不知道选择什么内容的茫然性。
其次,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少一点功利心,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兴趣活动;多角度融合,不单单纯为补充语言知识点。
最后,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要灵活与适时。融合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相宜更好!同时目的性要明确,融合的过程要比较自然,主次分明,以自主阅读为主。本次我选的绘本是跟上兔子系列的“How beautiful”,这个绘本讲述Peter通过一系列的做法将公园变得很漂亮的故事。我融合的课内内容是哥哥和弟弟要到公园玩耍,发现一系列的标志,哥哥帮弟弟讲解标志,并告诉他什么不能做的故事。我融入的点是根据绘本故事的回忆,回忆Peter是怎么做的,进而一步步将黑板上光秃秃的公园变得五彩丰富起来,紧接着,两个小男孩来到了这个公园,他们是否能继续保持公园的干净整洁与漂亮?以这个点将两个内容结合起来,最后的共同的主题是Follow the rules,keep the park more beautiful! 绘本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明白了,珍惜爱护美好环境,遵守规则。
接下来,我会根据张教授的指导好好思考斟酌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谢张教授的莅临指导,让身处迷茫的我们看到光亮和方向。谢谢!
阎欣彤
秋风送爽带来了南京的秋天,在这习习凉风里,我校邀请了南师大张伊娜教授开展了“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的专题讲座,主要探讨了小学课堂里绘本和课本的融合与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刚接触绘本时,很多教师会陷入迷茫的深渊。一方面担心自己不熟悉绘本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绘本篇幅较长,课堂须设计大量的活动,这样又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都在本次专题讲座中得到了有效的解答。
张伊娜教授在讲座中提出,教学过程中融入绘本,应当使之与主教材互为补充,让学生基于绘本故事和图片大胆展开想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另外,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使用绘本进行补充阅读,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如果一线教师能在教授主教材的基础上同步开发绘本课程资源,这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都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绘本应该放在课堂哪个环节的问题上,张教授也指出,绘本应该有机的进行融合,无论课前课中或者课后,只要合情合理,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是成功的绘本融合。在此次一人一课中,我将绘本放在了课的最前面和最后面,进行了引入和call back,紧扣本课主题colours,让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不同颜色的表达,也让他们意识到颜色让生活变得更美。在讲座的最后,张教授指出,绘本融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只有真正的让学生热爱阅读,才能让语言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促进英语学习。阅读教学是一种师生共读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通过一起阅读,建构知识、补充常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符也之
听完张伊娜教授关于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的讲座后收获满满。在课内外融合上我一直对课外阅读教材的选择、如何融合以及融合的方向有一些困惑,听完张教授的分享后顿时豁然开朗。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教授分享的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方向,她强调融合可以是情感融合也可以是语言点的融合。从这里我联想并且反思了自己即将上的一人一课,我选择的是四上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和绘本《Luke's blue box》融合,这节课我融合的点是两位主人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以及他的朋友们如何帮助他们的。我将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进行了情感融合最后上升到了学生自身,让同学们谈一谈在生活中是否得到了朋友、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使得自己从不会到会,希望学生们可以从书本知识联系实际,针对自身情况讨论并抒发观点。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先引导学生对课内教材初步体验,然后再迁移到课外教材的阅读之中,并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素养,最后联系自身,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真正成为英语阅读的主人。
张丽婧
周二下午,张伊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英语课内外绘本融合的讲座。对此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1.课内外绘本阅读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补充作用
第一,英语绘本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绘本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英语学习的内容与情境。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渠道。结合绘本内容,主题式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绘本故事的辅助下,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第二,课内外绘本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结合实践教学来讲,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利用英语绘本能够帮助小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学习经验,并获得整体性的语言输入,提高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效率。
2.开展课内外绘本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在英语阅读能力与品格,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阅读素养内涵进一步拓展,指的是学生一生中所需要持续建构的综合能力。
绘本是图片与文字的结合体,英文绘本能够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阅读的品格,通常表现在借助课内外绘本阅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除此之外,绘本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体验。比如:借助绘本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自己阅读感悟和体验的平台。同时,分享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向其他学生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绘本。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正确的阅读态度与习惯,达到形成阅读品格的目的。
3. 课外绘本可以丰富课外阅读途径
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开展手抄报比赛。教学过程的合时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办一份手抄报,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最后进行展示与讲评。
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阅读的直接作用就是学生词汇量的扩大和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学生继续保持并加深英语阅读的兴趣,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该为他们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提供平台。
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英语课外书和视听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所拥有的材料带到学校,大家通过课外活动一起观看或传阅,或者进行同学互换。这样,一方面节约了阅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接触的面和量。
此外,在张伊娜教授的高位引领下,我对我的一人一课有了更深的思考。本次我一人一课的课题是译林五上U3 Our animal friends, 融合的绘本是跟上兔子系列的一个故事Faith。一开始我选择这两者的融合理由是两者都是讲述动物朋友的,比较好挖出其中的共同点。但是当我在具体操作时发现,主教材主要讲的是几个动物谜语,而绘本讲的是动物带给人希望的故事。这个绘本的主题升华不仅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主教材,反而还会把主题带偏。为了这个问题我思索了很久都没有答案。但是在听完张教授的讲座后,我茅塞顿开。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自然的融合,以及如何灵活的处理绘本。所以我截取了绘本的片段,主要表现人对于动物的爱,这样也使得主教材的主题自然地升华,从而自然地融合了绘本,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感谢张教授为我们明确指导方向,让我明白,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英语绘本阅读本身存在一定的先进性与有效性,教师应采用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从课内外教学目标、绘本材料选择与推荐、绘本阅读技巧技能培训、绘本阅读主题活动、绘本阅读评价方式等,做有效的整合,让学生在英语绘本阅读过程中感悟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将传统教学经验融入英语绘本课内外教学活动中,促进英语高效课堂建设,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快速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席敏秋
今天的讲座让我对课外阅读及绘本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品格,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阅读体验。即使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例如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课时有限、学生的程度差异性等,这也不耽误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外国语学校有天生的语言优势和课时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外语节等活动,将课外故事改编成戏剧,多角度融合绘本和课内知识。
张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课本与绘本融合的例子,受益匪浅。这告诉我们,融合不一定要从主题切入,也可以从语言、语用方面融合。最近的一人一课,我的课本内容是Festivals and special days,结合的绘本是六年级《跟上兔子》的Maple Syrup Festival。我从以下两方面融合。一是内容,都是讲节日的,非常契合。二是从故事结构,由when where why how几个大目标讲解结构。在地图上用飞机穿梭不同国家进行旅行,将课内和课外的四个节日穿插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也主动说出了I want to travel to more countries and enjoy more festivals.这样的感悟,反馈很好。
听了张教授的讲解,我决定从自身开拓阅读量,从而影响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平常的教学中将课外阅读融入。
英语组一人一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张教授的讲座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希望英语老师们能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更加高效、高质量的进行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撰稿:马雨晴
摄影:钱培蕾
编辑:马雨晴
审核: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