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习传统文化,感冬至之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17周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22-12-19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12月19日早晨,燕子矶校区中学部举行本学期第17周升旗仪式。

今天的升旗仪式由八(5)班负责,升旗手是来自八(5)班的刘锐洋同学和葛心怡同学。

同学们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习传统文化,感冬至之美”。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23日之间。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始于周朝、行于汉代、盛于唐宋。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并以美食相赠,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同的地域,在过节时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

在南京,“烧包数九吃豆腐”是冬至的标配。“烧包”是为了祭祖,“数九”是为了迎新,“吃豆腐”则象征着对新年的美好寓意。青菜豆腐“保平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葱煎豆腐则取“从容与富余”之意。老南京人在冬至会煮上一碗白白糯糯的芝麻汤圆,有时也会用糯米豆沙团来代替,来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冬至这一天是全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此时阳气最弱,于是冬至又被民间称为“鬼节”。老南京人通常会在冬至到来前准备好纸钱和金元宝,然后在当天的晚饭前烧纸钱敬祖先。也就是南京人常说的“烧包”。

小时候背的数九歌,据说老南京还有另一个版本。八(5)班的杨佳赟、施奕铭、谢恩予同学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演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用暖色点缀料峭,以深情抚慰北风。冬至到,莫等闲。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的学习也将进入复习阶段。学习上,我们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积极答疑解惑。同时也要保证正常的生活作息,注意饮食和运动,爱护眼睛,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养精蓄锐,厚积薄发让我们用自信和自律拥抱这个凛冽又温暖的冬天。

 

 

撰稿:孙锦

摄影:各班家长

编辑:孙锦

审核:刘江萍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