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科: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2-10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学校教研组工作要求,落实“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结合技术学科特色,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中“分类走班”、初中“班内分层”的教学研究模式,坚持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和中学部本学期工作要点,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和“顺其自然”的育人理念,积极落实和推进学部关于教研组工作“一个目的、两个抓手、三个路径、四个常规”四个方面的要求,以打造“提升学科教学成效”为着力点,强化质量意识,遵循教育规律,积极组织信息科技、通用技术、劳动学科的教学研讨与实践,强化特色教学和创新意识,积极打造机器人和科创工作室,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技术素养,使技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工作目标

做好常规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不断改革创新,围绕“教育+互联网”的思路,构建技术教育新课程, 以学生为主体,质量为中心,积极提升学科教学成效,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强化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高二信息技术会考指南》校本教材,力争高二信息技术会考通过率100%,充分利用科创教室,强化体验和实践, 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素养”。

三、主要任务

1.  理论学习

(1)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各种研讨、培训和交流,并在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反思、总结、提高。

(2)认真组织学习市、区、学部2022-2023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围绕“提升学科教学成效”这一核心,积极组织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建设的研讨与实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综合提高,同时继续认真组织学习初中信息科技、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技术课程标准》和《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指导纲要》,并按学部要求,本学期末,我组每位老师必须自行设计并提交自己所教选修课(或者指导学生社团)的教案(或学案),使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的走向深入。

2.队伍建设

(1)队伍建设是教研组的重要职责,加强教研组特色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按市、区优秀教研组的标准,严格要求,按学部要求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照学部对“师徒结对”的要求,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我组青年老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区职初教师展示课,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和各类评比活动,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2)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教学中牢记“立德树人”,积极组织开设课改公开课、“高效课堂”、“项目教学”等展示课,并聘请学校领导、市、区专家、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工作指导,加强和南外本部的交流合作,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校技术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3)鼓励本组老师认真撰写论文、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论文、教学案例、“红枫杯”赛课等的评比,并向核心期刊进行投稿,鼓励老师积极参与职称评比。

3. 课题(项目)研究

围绕已立项的区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走班”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以此课题为依托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组织组内每位老师开设“高效课堂”研究课,及教育论坛的总结交流,同时,强化以“高效课堂”为中心的研究,按学部要求,围绕学科特色,结合科创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的创建,研究出一套有我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并计划以此课题的开展,组织学生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继续做好我组已获立项的《构建基于Moodle的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和网络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按学部要求,继续完成我组上学期立项的两个校级项目:孙斌主持,周骏参与《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和孟凡凯主持,甘宁、程菁参与的《基于新课标微项目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研究》,听评课材料的整理、撰写相关论文、结题报告等。

4.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升学科教学成效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为了响应学部号召,提升学科教学成效,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建立符合我校特色的、符合信息技术“新课标”和“信息素养”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构建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形成高效学习能力,依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继续完成已立项的区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走班”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成效,促进我们的研究。

5.常规工作

深入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建设,认真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和备课工作,配合备课组计划,将“分类”“走班”教学,落到实处,按教学常规“六认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切实的教学计划,将分类、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并对照中外信息技术课程的差异,探索、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做好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复习工作,充分利用科创教室,强化体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素养”。

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房上机常规管理,做好机器人社团、创客社团和各类竞赛的辅导工作,加强教学改革、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加强信息技术、选修课的教学研究。

四、具体措施和安排

1.在学校和学部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制定我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强化师德修养,围绕“高效课堂”这一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按学部要求,坚持教学“六认真”,从常规管理入手,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推进技术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使技术课程改革的走向深入。

2.打造“高效课堂”上

①继续学习研讨有关课程建设的理论及先进经验,学习《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申报《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分析两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两者整合的方式、方法,研究出一套有我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并计划以此课题的开展,为技术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进一步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研讨,组长每周均推门听课,组员互听,经常交流,按“高效课堂”的要求,例题精讲,习题精选,作业精批,高一“分类走班”,高二会考“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性个辅,初中“班内分层”,聘请学校和市区领导、专家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不断实践提升、精进信息技术“走班选课”工作。并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我管理,按学校提出的要求,严格落实。

③鼓励教师按“高效课堂”的要求撰写论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并参与积极参与学部组织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评比和市、区各类论文评比,并向相关期刊投稿。

3.队伍建设上

按学校名师工程要求,鼓励并帮助有条件的老师提炼能代表个人教学特色与教育风格的“关键词”,“师徒结对”,帮助我组青年老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参加市、区、校各类教研及培训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区职初教师展示课,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项目研究为平台,加强教研组建设,对照市、区优秀教研组的标准,查漏补缺。

4.课程创新上

促进机器人、社团活动课程化,并加强机器人工作室和科创实践室的建设和使用,积极参与并组织市里“创新基地”挂牌展示活动。

5.常规工作上

①围绕我组已立项的区十四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走班”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以研促教,研究出一套有我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并计划以此课题的开展,,使技术课程改革的走向深入,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四大纪律、五个习惯”,严格落实。同时以获立项的南京市规划集体课题《构建基于Moodle的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和网络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为引领,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研讨与实践,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综合提高。

②“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市、区、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加强和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进一步加强和南外本部及南外河西的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研讨,开设课程建设公开课和联片教研研究课,聘请市专家、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③以《构建基于Moodle的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和网络课程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结题题契机,积极推进“新三基”中基于网络学习的研究。

④以“高效课堂”为着力点,做好教学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研究的有效结合,发扬“三牛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理想教育,并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⑤做好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复习工作,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讨、科创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的建设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工作。

⑥抓好第二课堂,积极组建学生社团,做好5月份的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学生的辅导和作品上报工作,并请市电教馆竞赛负责人前来指导,力争竞赛获得好成绩。认真抓好《计算机爱好者》学生社团的建设,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⑦认真筹备科技节,做好相关工作。做好《网络文明夏令营》的辅导工作。

⑧组织好南京市中学生安全平台的学习指导工作。

五、存在问题及主要困难

1.如何充分发挥科创教室的作用,开好《劳动》课,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摸索和尝试,担子较重,压力很大。

2.高中机器人创新项目的开发,科创实践室的使用,涉及多个学科的整合,还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3.高二信息技术新教材,新课标改动较大,编程难度大,如何通过会考,难度很大。

4.初中新教材,新课标改动较大,如何更好的实施,还需加强研讨。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序号

时间

地点

内容

主讲人

1

02.04下午3:00

科技楼201室

1.研讨学部开学会议精神,强化纪律管理和常规管理

2.研讨我组本学期工作计划,研讨我组课堂教学、教学科研等的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

3.布置开学工作:机房软、硬件、投影等设备检测等

程菁

2

02.10上午9:00

线上

信息科技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

市教研室

3

02.8上午8:30

科技楼307室

高二会考考纲分析及辅导计划制定

程菁、孟凡凯

4

02.17上午9:00

区教师发展中心

区学期教研工作研讨及中心组活动

区教研室

5

02.24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我组本学期项目研究课题深入研讨

程菁

6

03.03上午8:30

区教师发展中心

初、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研讨

区教研室

7

03.10上午8:30

线上

Python项目教学研讨

市教研室

8

03.17上午8:30

区内学校校

新教材教学研讨

区教研室

9

03.24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

程菁

10

03.31上午8:30

市教研室

初中:新课标下的教学

高中:必修二项目教学的实施

市教研室

11

04.07上午8:30

区教研室

市区机器人、信息创新大赛等活动实施交流

区教研室

12

04.14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我组区立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程菁

13

04.21上午8:30

区内学校校

项目教学方案研讨

区教研室

14

04.28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创新基地工作研讨

程菁

15

05.05上午8:30

区教师发展中心

待定

区教研室

16

05.12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项目研究结题验收研讨

程菁

17

05.19上午8:30

市教研室

通用技术教学会考指导

市教研室

18

05.26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科技节活动研讨及社团活动总结

程菁

19

06.02上午8:30

区教师发展中心

区学期工作总结

区教研室

20

06.09上午8:30

科技楼201室

学期工作总结

程菁

 

备注:隔周周五参加信息技术市、区教研,隔周周二参加市、区通用技术教研

     具体将根据市、区教研计划和教学需要会做部分调整        

 

教研组长:程菁

2023年2月10日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