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南京市初中信息科技教研活动在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成功举行。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陈平馆长,南京市科利华中学高建君书记,南京师范大学朱彩兰教授,南京市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董苏老师,各区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市的150多名初中信息科技教师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模块的教学实践研究。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董文林老师,围绕主题开设了研究课。
董文林老师执教的是《“互联网+”跨学科主题学习》,他通过视频呈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虚拟实验操作,把信息科技与物理学科进行融合,运用Wps在线演示文稿协同创作,完成图文并茂的实验报告。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有效。
董文林老师授课
课后进行了说课,重点谈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后的反思。浦口区大桥中学的金晓庆老师以及六合高级中学附中的陈秀玲老师,分别谈了听课的感想和体会。
说课、评课环节
陈平馆长点评
高建君书记点评
最后,本次活动的特邀专家——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陈平馆长和科利华中学高建君书记,分别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基于模块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为一线老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对今天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平馆长指出:新课标给信息科技学科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包括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立信息科技学科实验室,打造新型的学科教学空间。同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真正将新课标理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培养创新人才,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高建君书记希望各位老师在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多学科融合的跨学科主题项目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撰稿:董文林
摄影:董文林
编辑:孙锦
审核:刘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