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鹿纯
演讲人:田艺雯 兰彦博 沈心妍 马铭泽
升旗手:林煜辉
护旗手:张春泽 陈昊岳
齐: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马铭泽: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时常赞叹,千百年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莫过于上世纪人类终于飞入太空回眸地球,欣赏到这颗镶嵌在宇宙黑幕中的“蓝宝石”。正是水赋予了地球柔和的蓝光,这片蓝色跨越地理界线,令共同蛰居在地球上的人类得以共享它孕育的生机,共享它造就的希望。
田艺雯: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依靠水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水是工业的基础,人类的工业生产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用水;水是农业的命脉,人类的农业耕作更加离不开水;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放眼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发源地都傍水而生。
兰彦博:地球上似乎并不缺水,因为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约14亿立方公里,正是水的映射,才让地球在宇宙黑幕中湛蓝晶莹。但是我们能真正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多少呢?淡水储量只占地球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也就是说全球真正能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只有9000立方千米。
沈心妍: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一江春水滚滚东流,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华民族对长江的深情厚爱已根植于每位国人的基因,融入血脉、深入骨髓。然而曾几何时,为了“发展”,美丽的母亲河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恶劣的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让人触目惊心。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部分湖区频现干旱见底,部分水系严重断流、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马铭泽:2020年12月26日,长江保护迎来绽放异彩的高光时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以全票赞成通过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由此开启了依法治江、依法护江的新航程。近年来,长江下游南京段江面波光粼粼,一群江豚不时跃出江面,追逐嬉戏。这些新晋“代言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体现。水清岸绿、草木葱茏,几近绝迹的珍稀生物回来了,烟囱林立的化工厂整治了,又脏又乱的采砂码头消失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田艺雯:夏日的玄武湖,碧波荡漾,荷红苇绿。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红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吸引着众多游客和鸟类摄影爱好者的目光。玄武湖生态治理工程采取了截污、清淤、引水等方式,恢复湖泊的良性生态系统,净化水质,为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兰彦博: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积极树立惜水意识,从我出发,从我做起,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根据我们的调查,我校超过47.77%的同学每天至少喝一瓶瓶装水,每天消耗塑料瓶近千个,按每年在校200天计算,我校学生每年在校期间消耗塑料瓶就将近20万个。不仅“半瓶水”现象严重,而且生产大量塑料瓶消耗的煤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很想当惊人。而这一切,都可以从我开始改变!
沈心妍:保护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马铭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春天的暖阳
田艺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夏天的希望
兰彦博: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这是秋天的颜色
沈心妍: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冬天的模样
马铭泽:让我们从呵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爱惜每一滴水,保护每一寸土,爱护每一抹绿,把生态文明意识贯穿进日常的行动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绘就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