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聚发展之力量,传文化之薪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犹如天上的繁星照耀着大地,给中华儿女以智慧的启迪和无穷的力量。
从二月天里的莺飞草长,到西湖边的烟雨蒙蒙;从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到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意境,是传统诗词的独特风采。
一撇一捺韵致叠起,一起一落潇潇洒洒,这是中华书法草行楷隶之中的妙笔生花。
生旦净末各方长,你方唱罢我登场。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这是传统戏曲的别样魅力。
这些就是我们的瑰宝,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华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创新理念;孕育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孕育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社会美德。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唯有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精神力量,方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之中站稳脚跟,守住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并不只是博物馆或图书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的生命。那么在当下,我们有哪些新的形式来传承文化呢?
有人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在网络热传。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旋律亲切、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该视频就收获1300多条弹幕,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这类文化节目经常登上网络热搜,让观众大开眼界。青年设计师让国宝开口“讲故事”,他们创意“活化”、“青春派”的表达,用时髦的话语解读叙说,为传统文化添上新彩。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与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与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完美融合,以全新表达方式,在全球观众面前展现出独属于中国的浪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更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表达。要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出去、传承下去,使传统文化“活”过来、“动”起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平凡生活、人间烟火。
眼下,清明即将到来,它是“节气”与“节俗”的融合,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更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为先人扫墓,既是礼敬祖先,寄托后人的无限哀思,也是为了铭记前人的伟大奉献。想要继承祖先们的优良美德,更要发扬文化传统,取其精华来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这才是最好的“清明之节”!
同学们,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薪火相传,方能生生不息。在此,我们呼吁:扎根基于传统,聚发展之力量,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