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为做好春季新学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温馨友爱的校园环境,燕区中学部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心理关怀”活动。
1.家校沟通 携手共进
开学前,教育小组老师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听取家长们的反馈,多方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尤其是各班重点关注的学生。在班级群里发布温馨提示,引导家长关注并了解孩子对于新学期的心理适应问题,同时给出适当的解惑方法。
2.营造氛围 缓解压力
假期里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居家学习“不在状态”,经历了漫长假期之后,作息紊乱、情绪低迷,甚至对开学有些“抵触”和焦虑。为了给回归校园的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部老师们特别用心地在入口处的电子大屏打上欢迎词,温暖的话语仿佛一束光,让心渐回平静、压力不再,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3.主题班会 你言我语
本学期初,各班级组织开设了以“如何适应新学期”为主题的班会课。课上,同学们逐渐展开心扉、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并分享了自己居家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成长与感悟,也总结了自己过往的不足,并说出对未来的期望,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并立下新的目标。
4.牵手师生 温馨谈话
《礼记学记》中说:“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针对开学初极易出现的消极懈怠、动力不足等问题,各班教育小组老师开会讨论,查漏补缺,找出“症结”并“对症下药”,通过开展一对一的温馨谈话方式,使孩子们在迷茫的学海中找到航向,确立航线,勇敢并坚定地朝着目标奋斗。
5.心育委员 相得益彰
每周二下午,在150人阶梯教室召开班级心育委员例会。这是我校德育心育工作的传统项目之一。我校心理老师、“陶老师热线”优秀志愿者张立功老师分别从稳定情绪、合理期待、全面关注、尊重需求、寻求支持等多个方面为大家提供指导建议,旨在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帮助大家走出困境。
6.家校共育 研究指导
南外仙林分校一贯提倡实现家校共育,研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协助孩子拓展自身素养,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家长学校是个较为理想的平台,能良好沟通、深度分析、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双向奔赴的共育目标。
7.升旗仪式 齐心共勉
燕区中学部举办了主题为《阳光心理,健康人生——学习心理调适》的升旗仪式。升旗手是乐观开朗、积极阳光的张雨悦同学和安静内敛、自信能干的顾子涵同学。几位主持人从如何塑造积极阳光的心态这个角度开始娓娓道来,告诉同学们怎样摈弃无谓的学习压力,同时分享了一些克服焦虑与紧张的小妙招,最后呼唤大家鼓励自己,坚定信心,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8.班主任会议 共同研讨
为进一步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工作,提高德育、心育质量,增进班主任老师之间的交流,在D109会议室召开了中学部全体班主任会议。会议由董文林老师主持。教导处刘江萍主任介绍了本学期德育工作部署,并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就如何给重点学生做思想工作的问题给予了方法指导,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情绪变化。
9.师生携手 完善自我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守护学生心理成长,在D119会议室,南外仙林燕子矶校区中学部召开了研判专题为“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行政会。张国其校长、刘江萍主任、傅乃彬主任、常美娟主任、张立功老师和三位年级组长参会。
各年级组长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都做了全面了解,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亲子关系、生活情况、在校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就这部分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以及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汇报。
10. 班主任研修 工作心理调节
“如果你有幸成为了班主任,那么最重要的不是工作的热情与方法,而是心态。”中学部全体班主任围绕“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话题进行了相关研修学习。张国其校长、刘江萍主任、傅乃彬主任、常美娟主任和三位年级组长参与此次活动,并为大家作了分享交流和方法指导。
期间,刘主任从多个角度举例阐述,鼓励并帮助大家保持良好心态,消灭职业倦怠感,做一个从容淡定的班主任。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积极的心态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还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种种压力的时期,在这样的人生季节里,有值得微笑的阳光彩虹,也会有不期而遇的寒风冷雨。让我们一起携手,把旭日的光辉传递给大家,让生命充满爱和希望。
撰稿:李晓东
摄影:中学部教师
编辑:朱振宇
审核:刘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