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与晨晖,五月已归;六月盛景,与夏相逢。
5月17日,在这忠于花期,夏林初盛的季节,中学部全体老师齐聚学部会议室,召开2022至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总结大会。
与以往的总结大会不同,本次大会由常美娟主任主持,心理咨询处张立功老师、德育处刘江萍主任、教学处傅乃彬主任及张国其校长先后就“快乐”“幸福”“最美”“名师”等多个美好的关键词,与各位老师展开了充满诗意和情怀的分享。
建设快乐校园,成就幸福人生
心理咨询处张立功老师首先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切入,为大家开设了“建设快乐校园”的讲座。张老师提到,在心理学上,快乐是一个表达积极情绪的词,而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交往、工作、学习效率以及身心健康,都有着正向的影响,因此,建设快乐校园,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重大意义。
“建设快乐校园”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建设快乐校园”更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在张老师的期待中,快乐的校园应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师生关系和谐共处的校园,而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学生最受欢迎的师生关系类型。
相信中学部的老师们在张老师的讲座中都能获得启发,成为建设快乐校园的一员,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与梦想同行,继续书写关于快乐校园和诗意校园的故事。
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德育处刘江萍主任围绕“教育最美好的样子”,从“学生的幸福感”和“教师的幸福感”两个方面,再一次为大家坚定了“作为教育者,只有学生和自己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的幸福感”方面,刘主任强调了“看见”“赋能”“示范”三个关键词。她认为,学生渴望被老师看见,老师也应该看见学生的更多面。只有长远的“看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赋能”,学生才能各展其长,各美其美。而在这“看见”和“赋能”的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言出必行的示范,就显得尤为动人而具有说服力。
在“教师的幸福感”方面,刘主任也提出了“全心对待工作、热心对待他人、真心对待自己”,三个建议。简而言之,教师想要获得属于这份职业的幸福感,需要实干精神,需要互相成就,更需要精进不止。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中学部的教师们以三尺讲台,揽见星辰大海,既期盼着燕区的学生成为最幸福的那个,又期盼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那个。心存敬畏,正己守道,也许这已是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成为名师的修炼过程
教学处傅乃彬主任从“如何成为名师”的话题谈起,首先肯定了中学部各备课组一直以来严格执行的“课前必严,首课试听”的教学要求,并指出这已是迈向成为名师路程中的第一步。
接着,傅主任高度肯定了中学部老师们的团结和凝聚力。身处同一个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支持他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在这样温暖和谐的氛围中,自然有更多的老师,借助燕区这个舞台发光发亮。
当然,傅主任也认为名师的培养并非易事。它需要教师有深入思考,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同时,还能坚持理论的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燕区中学部目前已走在高位发展的征程中,而教师的自我提升,名师的培养正是推进这一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智慧的老师,才能培养智慧的学生;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中学部的老师们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大会后半部分,张国其校长以“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对中学部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校长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本职工作,那么教好书、育好人就是成为好老师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好老师应是把学生看做有思考、有感情、平等的人的老师。鉴于此,好老师需要做到: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亲和力,有宽容心,有幽默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心生景仰;亲和力带来亲近感,让师生的心灵达到投和;宽容心,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让学生的心理更松弛,幸福感更强;幽默感则减少压抑和忧虑,进而产生愉悦感,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敏锐的洞察力让老师善于发现并及时补偿;而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教师应对一切棘手问题的良药,毕竟心理强大的老师才能教出心理强大的学生。
张校长的发言,情深意切的同时,又有深度、有高度,体现出他多年深耕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和大格局,给中学部老师带来启发,也带来动力。
会议最后,常美娟主任进行了总结。常主任建议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多领悟,多体会,也多运用,朝着既定的目标,用更坚定的脚步前进。
长夏初醒,万物繁盛;初心如磐,使命如炬。在一个个学年的轮回里,中学部的老师们始终心存梦想,沐光而行。
又是一个盛夏即来,让我们把对教学,对教育的情怀和诗意,写尽夏的卷首语,在这万物并秀、风华翠茂的时节,期待更好的燕区自由生长,肆意芬芳。
撰稿:胡玲亚
编辑:朱振宇
摄影:朱振宇
审核:刘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