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6月13日下午,栖霞区“亮主张 显风采”系列活动——区名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暨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在南外仙林分校小学部开展,这也是南外仙林分校数学组“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延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次展示。本次活动特邀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刘正松老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明红校长、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新涛主任莅临指导。小学部任志刚校长、东区葛宝琴校长、小学部1—5年级数学老师以及兄弟学校的部分数学老师们共同参加本次活动。王芳老师主持本场活动。
活动伊始,任志刚校长致欢迎辞。任校对所有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提出了值得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学校教育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需要学生具备哪些能力?”他指出学生是自信热情的、独立自主的、会思考的、会合作的......而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理想化样态的重要阵地,期待学生过程中的成长。
课例展示,尽显风采
名优骨干教师们基于数学教学的现状、学生学习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特长,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延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王正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王叔叔求职记》。王老师通过求职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平均数并不一定能客观反映数据的整体水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随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中位数”和“众数”,并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进行数据的分析。整节课有趣生动,学生参与度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方强飞老师展示的是三年级《由曹冲称象想到的......》。方老师首先从曹冲称象的趣味漫画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随后通过回顾旧知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等量代换”的具体过程——先找到“等量关系”,再确定“中间量”,最后替换“中间量”。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中间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判断、说理等形式,加强孩子们的认知。最后,让学生主动设计用“等量代换”去解决的问题。
吴永春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游戏中的“数对”》。吴老师把“数对”的内容巧妙融入“欢乐五子棋”和“击鼓传花”游戏中,学生不仅体会游戏的乐趣,更是在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中,“趣”中发疑,“趣”中引思,“趣”中织网,丰实了对“数对”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吴老师也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引导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和解决问题,在学生们的言语中,听到了数学兴趣的迸发;在学生们的眼眸中,看到了数学思维的火花,一切都在思无尽、想无限的快乐中前进。
专家指导,高位引领
接着,教研员刘正松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刘老师高度肯定三节课,老师们选取的教学素材都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刘老师从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三个维度评价了这三节课:王正老师设计的求职经历,具有真实性,而并非人为创造的情境。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逐渐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方强飞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揭示“等量代换”的本质,学生在比较、归纳、演绎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吴永春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在课堂中爱表达、乐表达,能有深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刘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同时,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思维的可视化,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要更精准、更严谨。
最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明红校长进行总结和指导。张校表示课堂教学意在培养孩子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老师们在这方面要不断探寻、不停打磨、一直努力。张校长指出要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自己的内驱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成为名优骨干教师。张校也感谢刘正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精准指导和高位引领。期待下次刘老师给予我们更多有关校本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她也感谢南外仙林分校数学老师们的全方位支持,肯定了栖霞区数学老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骨干示范,引领成长,携手同行,方能致远。本次教学活动,既展示了骨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风采,又为全体数学教师创造了互学共进、交流研讨的机会。
研之不倦,行之以专。花开半夏,等你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