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走走停停,又是一年新气象。这是我在国际高中的第三年,也是第五次拎着大包小包来宿舍区添置日常用品。早就预料到公寓楼的翻新,可当我真正站在门口,心里还是有了些许震憾与惊喜。
依旧是红砖白墙,可是怎么看都觉得眼前焕然一新。翻新的入口为整栋公寓添了抹简约而不失个性的气息,也奠定了宿舍区的基调——简洁明快,也确实与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气神相符合。沿着楼梯走上更高的楼层,沿路的墙壁上挂着各大世界名校的照片与简介,同学们常常能看见自己的梦校,日夜累积,心底对梦想的执着便更深了几分。
走进二楼,楼道加装了两排氛围灯,每每晚自习结束回到宿舍,这里就显得格外温馨而舒适。楼道两侧撤掉了曾经放置行李的金属架,取而代之的是贴满同学们笑脸的展示板和一些手工作品,和噪音大又不方便的金属架相比,这样的展示台既美观又方便,更便于同学们的物品收纳。
房间则是整个宿舍区变化最大的区域。原本的六人间变更为四人间,从视觉上来说,整体依旧秉承简洁实用的原则,颇有些包豪斯“少即是多”的意味在。宿舍增设了每人两组多功能衣柜,取代了楼道的金属架。有了这两组衣柜,我们的行李箱、衣物和日常用品也不用愁怎么摆放了,各种型号的方格似乎也替我们设计好了如何分类。床下的空间也被分为三个区域,左右各一个抽屉,大小也足以放下整套书籍。中间被设计成双层鞋柜,放置五六双鞋子绰绰有余,也不用担心皮鞋落灰。床尾的衣柜使床铺间距更加宽敞,同学们的私人空间也增加了不少。
推开阳台的移门,卫生间的新设计确是我的心头好。阳台增设了一个洗手台,水台上还养了一盆绿萝,那盎然的生机破土而出,给色彩简单的房间添了缕春光,看着翠色的叶片,心情也明快了许多。卫生间的里间分为三个部分,淋浴房和坐便器都加装了可以从内反锁的门,盥洗台的镜子后还藏着四个可以放置牙杯等小件洗漱用品的木格,平时使用起来方便又快捷。
生活区的改变让我们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将学校当做家。这样一个崭新却熟悉的公寓,倒是让我有些舍不得离开了。我想,当我们从这里毕业,最后一次在这里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大概会恋恋不舍吧。
作者:ACT12A段妤霏
指导老师:刘晓立 王金林
图片:顾庆华
审核:王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