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2023年9月19日下午,南外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小学部数学组全体老师齐聚会议室,在花彧组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数学组教研会议。
会议聚焦“在观察、操作、深度思考中培养量感,发展核心素养”,老师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和发展量感,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例研讨】
六年级花彧老师和何恋恋老师分别以苏教版六上《认识体积和容积》《认识体积和容积单位》为例,引导老师们开展了关于量感教学设计的深入思考。
花老师介绍了课例《认识体积和容积》的备课思考及设计意图。课堂设计以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通过三个层次的实验活动和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理解。本节课对学生“量感”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观察实验现象,建立量的表象;2.操作比划感知,理解量的内涵;3.列举生活实例,促进量的应用。
何老师介绍了课例《认识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备课思考及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活动和层次的三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和方式来感受和测量物体的体积。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量感形成“完整过程”,并且通过多远操作,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各备课组发言】
听完六年级两位老师的课例介绍,各备课组踊跃发表感悟。通过六年级的两节课,老师们感受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量感”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策略,真实观察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单位表象。同时,教师们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强调了量感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家从学材的选取、教学过程的优化、核心概念的讲解、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全面地谈论了对“量感”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文章研讨】
课堂教学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研读《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研究》的过程中,全体数学老师对于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积极探讨,不断交流,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
【会议总结】
吴静芬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两位老师课堂的共同点:
1、在实验、活动、体悟中建立量感。无论是在学习计量单位、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时,都需要从一个单位开始,通过多种活动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量的认识和理解。
2、在推理、建模中提升量感。从对一个单位这样的理解,建立到几个单位量的模型,累加的这个经验是依靠学生的推理和想象得到的。
3、在估测、实测中增强量感。估测能力是量感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当学生能够不借助工具就能相对准确地感知量的多少时,才说明他对这个量感有了重要的感知和理解。
4、在实践和应用中积累量感。量感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特别是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体验和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量感。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实验和操作,不可省略必要的实验和操作,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周卫兵校长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对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周校长强调教师不仅要有教书的能力,更要注重育人的艺术,教师需要恩威并施,既要关心和鼓励学生,又要设定明确的纪律和期望;其次,周校长提到了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应该如何适应并提高效率;最后,周校长强调了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数学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简单地教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周校长指出,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和教育方法的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他们的潜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数学组全体老师,在未来的教学征途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之旅增添更多的欢乐与收获!
撰稿:白慕蓉
拍照:刘祥
编辑:夏萌萌
审核:吴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