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北门进入,走过“顺其自然”校训石和喷泉广场,迎面一片绿色的小山坡令人心旷神怡。高大挺秀的湿地松随季节变幻颜色,从嫩绿到翠绿再到橙黄,树下有艳丽的花朵,百日草五彩缤纷,矢车菊闪着宝石般的光泽。
今年秋天,美丽的松林山坡“画龙点睛”,再添新景,一座古典园林风格的六角亭翼然其上,在颇具现代感的建筑群环抱之中,更显得古朴雅致,卓尔不群。
这座单围柱重檐六角亭坐落山坡高处,木椽支起飞檐翘角,重檐造型小巧玲珑,轻盈活泼。立柱支撑起六角青瓦屋面,上层檐柱不落地,空间利用率高,构造巧妙合理。廊枋书有“晓园”二字,廊枋下装有传统图纹挂落装饰,寓意吉祥,落落大方。地面铺设水磨方砖,坐槛采用细长方砖,设置硬木扶手美人靠,可供小坐休憩。
夜晚,晓园亭在灯光的勾勒下更加璀璨夺目,与钟楼交相辉映,呈现出月照亭台的诗境。
“晓园”二字,来自南外的老照片。每一位南外校友心中,都有一座“晓园”。晓园是南外建校时的外籍教师生活区。曾无私资助323名学生、备受师生爱戴的法国外教雅克琳女士也曾住在这里。学生们课余喜欢去晓园与老师谈天说地,师生情谊暖融融,许多校友回忆起来都感到十分亲切。
南外南部新城校区也设置了一处“新晓园”景观。“新晓园”复刻了北京东路晓园的模样,特别种植了老校区原外教生活区晓园的银杏、腊梅、梧桐等植物,与校友长廊、“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校训石等。
正值建校20周年,在松林山坡增添新景,取名“晓园”,是亦师亦友、和谐美好师生关系的象征,是对民主、宽松校园氛围的提倡,也是对南外文化积淀的延续与传承。
课余时间,大家都可以走进晓园亭,休息、交流或思考,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畅所欲言,倾听心声、关心成长、指引方向……让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自由成长”,完善人格,成就自我。
走出“晓园亭”,沿着斧剁面台阶石向下,就来到了紫藤长廊,这里也依稀存有当年本部校园内葡萄架的影子,屡屡成为校友们对美好校园生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