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初步实践探究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8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随着“双减”工作的不断深入,信息科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实践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仅需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信息科技课堂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我们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实现“双减”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注重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增强教学效果和趣味性,使学生对信息科技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图片7.png

“互联网+”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第四学段(7至9年级)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学生对互联网并不陌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网络应用基础知识和上网经验,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互联网中信息价值和特点的认识,掌握相关新技术的应用,根据学习和交流的需要,选用恰当的网络工具或方法,通过交流、沟通、协作,尝试分享有价值的网络数据和资源。

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锻炼学生信息科技知识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实践运用能力。

2.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与运用。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科技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应用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课堂改革教学活动中,拓宽课改渠道,深化课堂改革,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科技,开发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不再是只知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学习者。信息科技更为学生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不断更新的各类知识,在信息课堂上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增强。

撰稿:董文林

摄影:晋韩英

发布:孙锦

审核:孙锦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