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朱雅雯老师在九年级4班上了一节牛津第五单元reading,话题为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的阅读课。本课介绍的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的个人经历及音乐成就。
教师在热身环节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播放了一段谭盾的音乐视频,既让学生感受了谭盾音乐的特色,也导入本节课的主人公—谭盾。
紧接着就进入了第二个学习活动Skimming:跳读全文,获取大意。为了降低任务难度,朱老师采用连线搭配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各个段落的大意。同时,在了解完段落大意之后,朱老师又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结构,使其对文章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Skimming环节结束之后,就进入了本堂课的中心环节——精读。朱老师让学生细读每一段,针对不同段落,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来使学生抓取细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学生在阅读语篇每一部分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语篇,并在语境的帮助下猜测词汇如composer、boundary的含义。在精读过程中,朱老师没有让学生仅仅局限于文本的表面,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内涵。朱老师巧妙的板书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于谭盾在音乐中融合了自然与乐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的理解。此外,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穿插了谭盾的相关音乐欣赏,将阅读与音乐相结合,使得课堂兼具学习性与趣味性。
课后,我组成员对本堂课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本堂课内容丰富,环节流畅,老师紧紧围绕“音乐与文化的融合”这一主题语境,把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成都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整堂课里面,学生活动较少,较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在读后环节,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谭盾的人生经历与其音乐风格之间的相互关联,设计小组讨论或对话为学生迁移创新搭建语言输出平台。
撰稿: 李梦晗
摄影: 李梦晗
审核: 常美娟
发布: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