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阅读、研究之时,他像一首精巧的赋格,细心而专注;
砥砺奋斗之日,他也可如狂风骤雨的托卡塔,振臂高呼、一往无前!
他就是ACT12B的吴绪梓。在2022-2023学年,他被评为南外仙林国际高中年度人物。
活动与奖项经历
& 2022/2023年度国际高中学习达人
& 2023 WSC地区轮个人与团队多项奖项,共3座奖杯、7枚金牌、2枚银牌
&先后参加Daily Life in Medieval Europe,The Silk Road in Global History科研项目并撰写两篇论文,一篇论文获得ICHESS2022会议发表,另一篇论文已投稿审核中
& 参加康奈尔大学The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ivilizatio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Mathematics of Politics: Democracy and Social Science夏校课程,均取得优异成绩
& HiMCM数学建模竞赛选修课学生教师
& 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C senior level 决赛团队学术表现Distinction
& CCF CSP-J信息学能力认证 国家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
& 历史爱好者协会社长
& CAT 澳大利亚信息数学思维挑战赛Certification of distinction
& 2021、2022 HiMCM数学建模竞赛 Honorable Mention
& 第十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 南京地区预选赛 业余组二等奖
& 2021第六届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 中国总决赛少年组独奏 金奖
& 2022第七届肖邦青少年钢琴音乐盛典总决赛 少年A组 独奏金奖
& “至高荣耀”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决赛入围
& 2022年数次参加爱德基金会举办的公益音乐会
采访时刻
Q1:你有什么爱好,或是其他的学习有为ACT考试打下一些基础?
我个人准备申请文史类科目,平常也对相关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经常会接触英文wiki,大英百科全书这种较长的英文资料;在做科研项目时,还会进一步阅读一些学术性的期刊、书籍以及更为晦涩难懂的一手资料。(自己印象很深的是一篇1356年金玺诏书的英译版,不仅长难句频出还有着大量生僻词汇;inasmuch as这个因果关系词组我就是在那里学到的)这样长久下来,自然阅读速度和文章内容理解上就能够承受住ACT考试时间的挑战。同时在这种锻炼下,于考试中面对长度普遍较长的ACT阅读文章时,虽然还是免不了些许“晕字”,但我也总还是能相对从容的在时间限制内把文章通读一遍,而后再快速准确的做完所有题目。
Q2:有什么ACT学习经验是你自己决定“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或是“给学弟妹们提个醒”“少走弯路”的学习/考试建议?
对于ACT的语法和阅读部分,大量阅读所带来的阅读速度确实会是很重要的得分点;尽管通过做题技巧也可以做到满足时间限制,但能够从容的阅读理解文章自然是更好的,对心态也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作为亲历者我也建议警惕过度依赖语感带来的分数(尤其是语法)不稳定;如果能够长线准备,最好的方法我想是语法学习和大量阅读双管齐下,在保证精准度的前提下还能够快速做题,这样既能确保这一单科的成绩还能留出时间给一些难题,或是暂且休息辅助下一门考试的状态。
ACT考试时间限制紧、压力大,为了在紧张状态下维持表现状态一定非常重要。状态也不只是心态,还包括考试当天的身体状态;在练习时就要注意以考试的时间限制要求自己,并且最好尽早调整作息时间,在考试相似的时间下做题:心理学研究证明,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下练习也确实更有利于记忆(AP心理学知识点!)。考试前一天晚上还是要早睡,第二天可以带一些甜食或者能量饮料到休息区;足够的糖分补充也有助于大脑高负荷运作,帮助自己在较短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发挥。
Q3: 你今年考了7门AP考试,你是如何维持良好的备考状态和节奏的呢?
其实高二上半学期我并没有特别重视AP的备考。当时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ACT,但我也确实没有做太多预先准备,只在校外上了欧洲历史一门课。我的备考进程也算是略显仓促的——绝大多数的备考工作都被积压到了高二下学期的三月底和四月才开始全速进行。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学校HSP项目的支持,将校内的ACT和AP课程均划拨给了我的自主AP备考,让我的准备时间变得充裕了很多。
5月开始时我的准备也只能说勉强完成——但考试时间已经临近,我也只能根据考试时间对重点做针对性复习。由于我报考的许多科目都不在大陆开设,整个5月的AP考试时间我几乎都在香港(从5月2日的心理学到5月19日的微积分AB(延考),算上旅途时间共有二十天);对我来说,在香港度过这十几天的同时保持考试状态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采取的策略是放松——我的七门考试分散在三个连续时间,其中分别有四天和五天的空缺;这几天我让自己尽量放松的度过,只在最后一晚回顾一下下一场考试最需要记住的重点(比如美国史的重点概念,心理学的神经递质种类、精神障碍用药等)。因为我本身非常容易紧张,AP历史的考试体力消耗又很大(需要在100分钟里完成2篇大作文),适当的在考试前后放松调整状态也能帮助我维持良好的考试状态与节奏。
Q4: 关于AP考试规划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吗?
AP考试不像ACT、托福等时间次数都比较灵活的考试,只有每年5月一次固定的考试时间;这代表着如果不从初三开始准备,高中期间只有高一、高二两次考试成绩可以计入美国本科的申请。因此,AP考试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部分是宏观考试科目的规划,我的建议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尤其是对于目标定到全美排名前30以上,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在高一就相对多的报考AP。不少AP科目重视理解,只要了解其中主要逻辑就能够事半功倍的准备(其代表莫过于经济学两门:只要搞懂逻辑关系,会发现考试内容不仅不多题目也出得相对简单,哪怕备考周期压缩到1~2个月也非常容易考到5分)。如是将四门甚至五门科目分配到高一,在高二就可以集中精力攻关内容比较多但可能专业更匹配的科目,也能够保障两年出分的稳定性。另外,对于预备申请人文社科方向的同学,AP历史、人文地理、比较政治、小语种等科目在大陆均没有开设;因此,也可以做提前准备,将相关科目集中安排到一年,毕竟在香港或新加坡考试对于个人也是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部分则是微观每一科目备考时所做的规划。我认为可以将一年要报考的AP考试科目进行分类。譬如说,对于高二的7门AP,如果现在划分的话我会将内容多而我又缺乏背景知识的美国历史和心理学作为第一类,从学期初或者暑假就要开始学习以保证充足的备考时间;有充分基础但依然比较困难的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相对简单的宏观经济学作为第二类,在12月ACT冲刺之后再加入学习;而去年学过的微积分AB和有一定器乐基础所以新内容不多的乐理作为第三类,可以在3月冲刺期开始后再加入学习。如果能够落实这样的科目划分,自然也就能够从容的应对数量较多的AP报考科目,保证在考试时每一门都能有充足的准备。
吴绪梓同学以捷克改革家扬 胡斯的名言作为自己的信条:“誓死捍卫真理。”
在求学之路上,他将会继续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求真之心奋斗下去。
ACT 12 年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