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10月20、21日在北京举办了庆典活动。我校校友、2013届中德班学生李许雯佳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大使馆邀请,作为瑞士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她和上百名曾在海外留学的前辈以及来自全世界的留学人员代表在北京聚首,共同庆祝这一盛会。
欧美同学会的百余年历史,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紧密相连。早年,以欧美同学会创立者之一詹天佑为代表的留学人员,将西方先进科学理念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做了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朱光亚、程开甲等优秀前辈,毅然归国投身“两弹一星”建设,为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贡献。
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庆祝大会。21日下午,大会组委会组织安排部分人员参加座谈会,会上大家分享留学故事,畅谈报国理想。作为苏黎世学联主席,李许雯佳代表瑞士留学人员在会上发表感言。
李许雯佳
2013届中德班学生。这是一个不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女孩,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成长;勇于尝试,尤其擅长体育,是国际部第一位学生会体育部女部长,并在本校初中就读时破100米校记录,国际部200米纪录保持者;以Abitur 1.8分毕业于德国萨拉姆王宫高级文理中学,现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数学系(硕士)。
李许雯佳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学⻓,亲爱的各位同学:
⼤家好,我是李许雯佳,现在是瑞⼠苏黎世学联的主席,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海外留学⽣代表在这⾥发⾔。
瑞⼠是⼀个特殊的地⽅,分为四个语⾔区,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利语和莱托罗曼语。瑞⼠的留学⽣结构和其他国家也有所不同,留学⽣群体的主体是硕⼠和博⼠,本科⽣只占不到百分之⼆⼗。有三分之⼀的同学在攻读博⼠或者从事博⼠后、研究员等科研⼯作。为了服务好在瑞的⾼层次⼈才,帮助在瑞留学⽣更好的为祖国发展做贡献,中国驻瑞⼠的使馆领馆以及在瑞的各个中国学联做了许多⼯作。
党的⼆⼗⼤报告中说“坚持科技是第⼀⽣产⼒、⼈才是第⼀资源、创新是第⼀动⼒”。瑞⼠中国学⼈科技协会、瑞中创新中⼼、苏黎世中国科学俱乐部和国内⾼校、学术组织积极合作。举办了多期学术交流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类活动,以及相关培训。
同时,我们会继续和国内各个省、市的⼈才办公室积极对接,举办座谈会,为⼴⼤在瑞留学⽣介绍⼈才落地政策,建⽴留学⽣和⼈才单位沟通的桥梁。
在⽂化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每⼀位海外同胞都是促进⽂化交流的使者。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和瑞⼠当地的协会、⾼校和本地学⽣组织沟通,组织和参与了多项中华⽂化活动。我们和瑞⼠本地的师范学校进⾏了数次⽂化交流,帮助他们更好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化。
今年10⽉,中国驻瑞⼠⼤使馆和当地中⽂学校在瑞⼠⾸都伯尔尼举办了“遇⻅中国”⽂化活动。来⾃瑞⼠各地的⼗余个中国学联参与组织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外国⼈对中国发展的认可和对中国⽂化的浓厚兴趣。我们会继续展现当代中国留学⽣的⻛采,增进中瑞学⽣间的友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增强中华⽂明影响⼒,推动中华⽂化更好⾛向世界。
我们海外学⼦应始终秉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精神,在异国他乡努⼒求知、拓展视野、为促进中外友谊贡献⾃⼰的力量。我们深知⾃⼰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努⼒学习,锻炼⾃⼰的综合素质,发挥留学报国⼈才库、建⾔献策智囊团、⺠间外交⽣⼒军作⽤,为祖国争光。
谢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