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承载着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对文明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它,伴随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吐故纳新、繁衍滋长。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议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旨在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我国作为推动联合国设立世界城市日的主要国家,在城市发展上走在前沿。
有人说,城市是由我、你、他构成的。我,是以个体感受为主,对于城市的感知;你,是“我”所接触到的城市空间里,一切的事物与信息;他,是指在历史长河里流动着的,城市的气脉与精神。我们生活多年的南京便是这样,这本城市史书评尽了风流往事,这幅城市画卷收尽了江山婀娜:春光明媚时,鸡鸣寺的樱花云蒸霞蔚,如云似雪,弥漫在悠远的古寺钟声中;夏日炎炎时,参天的法桐仿佛巨大的华盖将街道化成一片绿荫;秋高气爽时,登临栖霞,去寻找红叶的脉络,看层林尽染的绚烂秋色;冬雪飘邈时,数三两枝腊梅,携三五好友,一起品尝紫金山的韵味。自然风光如此引人入胜,人文景观亦是令人心驰神往:撑一把油纸伞在街巷中穿行,看秦淮河上的画舫悠然划过;挺拔秀气的紫峰大厦如婷婷的少女,折射着这座城市的第一缕光;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与六百多岁的明城墙相互映衬,道破了历史的蜿蜒曲折。当城市飞速发展,便能够更加高效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凭栏俯瞰,地铁奔跑于葱茏绿树之间,我们不再担心出行的不便;博物馆和文化公园拔地而起,引导人们透过雾霾追寻历史的真相;当华灯初上,商业综合体人潮涌动,到处是欢声笑语。十年来,南京连续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更是在今年名列榜首。正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京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图景,让有创新高度、有文化厚度、有生活温度的幸福城市历久弥新。
发展永不停歇,然而快捷智慧的城市也并不尽善尽美。早在1996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让人类能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城市面临着种种挑战,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追求从未停止。城市的繁荣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而我们遵守城市规则、对城市做出的每一个贡献则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当六朝美玉再度被擦拭焕发出新颜色,我们又岂能只甘愿做一个旁观者?在南外仙林进取、开放的校风下,我们应该成为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青年,诸如随手捡起垃圾或是骑车戴头盔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可以以小见大积少成多的细节,生生不息的力量便在这些行为中孕育生长。当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建设城市,所得的回报便是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城市美矣,美在山水城林秀丽精致,美在历史底蕴悠长深厚,美在人文情怀之温暖动人。城市当更美,美在面貌改善、品位提高、经济发展,美在成为我们可以诗意栖居的家园,美在吾辈青年让城市的未来光明一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发展路上有你亦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