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实践中培养量感,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组课例研修活动(三)

发布时间:2023-11-13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2023117日下午,小学部数学组开展了主题为“在实践中培养量感,发展核心素养 ”的第三次课例研修活动。本次会议由四年级夏萌萌组长主持,夏萌萌和石一男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两节课例课的备课思考和磨课过程。全体数学组教师认真参与听课,积极参与会议讨论。

图片1.png

石一男老师带来了四年级《认识千克》的课例。

石老师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识千克》这一课中,石老师注重学生的感知力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操作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石老师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千克概念与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她以超市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食品包装上的重量标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千克的欲望。接着,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石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感受1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称出1千克的大米,用手拎一拎,初步感知1千克的概念。在磨课过程中,石老师不断改进活动设计,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图片2.png

夏萌萌老师带来了四年级《认识克》的课例。

夏老师在《认识克》的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千克的内容为基础,借助具体活动和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对克的感知和认识。夏老师通过让学生掂不同物品的重量,感受克的重量。这一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使学生对克这个单位有初步的认识。夏老师在课程中根据书本情境,通过具体的活动和问题解决,加强学生对克的感知和理解。她将各个操作活动和题目要求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课的知识,从而让学习自然发生。夏老师注重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活动和情境进行串联。

图片3.png

数学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各自分享了他们在听课过程中的观课思考和建议。他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集思广益,老师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吴主任总结了本次教研活动。吴主任对两节课例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针对课堂呈现出的每个环节提出了精准的点评和指导。吴主任指出,这两位老师课程设计展现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整合教材、创设多维体验在课堂的运用适宜;注重在多种感官体验中发展学生的量感,通过估测积累量感的经验。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都非常成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和借鉴。

图片4.png


撰稿:白慕蓉

拍照:白慕蓉

编辑:夏萌萌

审核:吴静芬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