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记得第一节烹饪课我们走进烹饪教室的样子。各种各样的锅、碗、瓢、盆都是简约复古的形状,然后老师简单的一番刀工展示,已经是引得喝彩声一片。
轮到我们自己操作环节,有做饭经历的同学手上的活自然有条不紊,但大多数还是第一次接触做饭。切萝卜的刀声好似一场交响乐,咚咚咚,咚、咚、咚,快慢交错,此起彼伏,条状的、块状的萝卜就这样我们被创造出来。
烟火气承载着美好的生活,记录着幸福的时光,接下来的每一节课,老师们都按照营养搭配,精心准备了食材,颜色齐全,品种繁多,光是看着就很有自己去动手的冲动。“老师,现在还要放什么”,有同学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向老师求救。
一边油锅已经开始冒油烟,“现在放么”两位同学还在纠结蔬菜下锅的时间;菜品刚一出锅,同学们便迫不及待的品尝味道,“好像还差点什么”。
还有同学尝试把生萝卜和多种调料混合在一起自创了黑暗料理,味道还真一言难尽!从此,厨房便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盼着每周烹饪课的到来。
一学期下来,虽然大家的技能还并未能非常熟练,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变得有模有样,生火切菜,挥铲颠勺,各个环节忙而不乱。同学们通力合作,新鲜的食材经过煎、炒、烹、炸,变成了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肴。
学子在外,将来本领再大,飞的再远,忘却不了的是家乡的味道。学校为我们远赴海外的国高学子开设的烹饪课可以说是赋予了我们一项基本的、甚至救命的技能,远在异国他乡能做一手好吃的,既能省下一笔可观的生活费,还能将中华美食带到海外,拉近与周围人的距离。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学的很认真,四处飘逸的香气,唇齿间的满足,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呈现,让同学们在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与幸福感。
烹饪课让我们得到了蜕变,由知到行,由行促知,知行合一。“十指不沾阳春水”、五谷不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的人,一旦脱离了家庭、脱离了父母,其生存自理能力不言而喻。学烹饪,我们学会的不仅是蒸炒煮炖煎的烹调技术,还有烹饪过程中树立的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展厨艺,展示的不仅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肴,还有乐于分享、孝老敬亲的优秀品质;悟劳动,领悟到劳动不仅是生存的重要一环,还是培育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
作者:SA11B尤雪桐
指导老师:刘宜祥 王金林
审核:王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