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渐深,寒意渐浓,瑟瑟的冷风并未阻挡老师们共同教研、共同成长的步伐。11月30日下午,由我校王倩名师工作室与浦口区行知小学美术新教师学科基地联合举办的教学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教研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推进教学转型”为主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其不仅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一节课是由行知小学殷雨星老师带来的《天外来客》,殷老师以“外星伙伴来到我家做客”为故事线索并贯穿课堂始末。殷老师带领学生从客之相貌、待客之趣、待客之礼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拓展思维,让学生呈现出具有个性创意的作品。殷老师语言质朴亲切,课堂气氛融洽。
第二节课是由南外仙林分校王玉晶老师带来的《人物装饰画》。王老师以一幅油画作品和一幅人物装饰画进行直观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迅速感受到人物装饰画的艺术魅力。而后,王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人物装饰作品和现代画家的人物装饰作品,层层递进,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创作人物装饰画的方法,感悟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之美,激发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情感。
第三节课,南外仙林分校耿思思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四年级《鱼的纹样》一课。耿老师借助一个小魔术引出主题,妙趣横生。耿老师着重将纹样的特征、纹样的范式、纹样的类别、纹样的寓意一一提出,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对纹样的概念以及纹样在古今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得以了解。随后,耿老师再运用教学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呈现“鱼”的造型和特征,让学生们观察“鱼的形像”、了解“鱼的特征”、表现“鱼的纹样”,掌握鱼的象征性和鱼的美好寓意。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明,展现了教师细致周到的教学设计。耿老师采用直观示范的方式,以一条“浮雕”的鱼为例,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制作鱼形、雕刻鱼纹、装饰完成,并继用“拓印”的方法印制出鱼的纹样,带领学生分层教学、分布探索了鱼的形态和纹样,师生共同走进历史与现代,领略了我国传统文化彩陶之美,感悟了新时代我国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
三节课后,行知小学陈志燕老师以《生活化美术》为主题开展了讲座。陈老师以区内美术教育教学始终坚持的方向、区美术学科基地校几年来的实践、学校长期以来的美育浸润为背景,向大家阐述行知小学在美术课堂和课后是如何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让美育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田。
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王倩对几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点评,并高度赞扬了行知小学的生活化美术教育工作。她指出老师们要将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概念引入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让以美育人落到实处。浦口区教研员凌世贵老师也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大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本次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依托学科基地,携手名师工作室,旨在以学生为本,通过不同领域的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此次教研活动,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更是一次两校青年教师携手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潜心美育,“艺”路成长。
撰稿:王玉晶 耿思思
摄影:王玉晶 王者
审核: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