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让课堂因思辨成长

发布时间:2023-12-11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12月5日下午第7节,沈晓丹老师在九2班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古典小说《三顾茅庐》,校语文老师齐聚一室,共同学习、探讨。

图片1.png

这节课沈晓丹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环节环环相扣,重难点个个击破。首先,沈晓丹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情节梳理,巧用波折图的呈现,让学生很快领悟到本篇文章层层铺垫、层层渲染,曲折动人的情节之妙。然后,让学生为本文设计插图内容,并说一说你的设计意图和设计依据这一环节,再次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从设计到展示,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又深入挖掘了文本的细节,透彻地感知人物的形象,这一环节可谓一举多得最后,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在“诸葛亮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士”极具思辨性的辩论探讨中,学生积极发言,见解深刻,深入读懂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精准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图片2_副本.png

课后,语文教研组长严丽君老师和语文组全体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古典小说教学的一些建议。以课堂带动研讨,老师们都收获满满。

 

 

 撰稿:张晴

摄影:庄秀娟

初审:庄秀娟

                                                   终审:孙锦

发布:孙锦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