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班报道)明媚8班响起中国民歌

发布时间:2023-12-22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12月8日周五下午,本学期的第三次家长课堂开讲啦!这期的主讲人是查沛霖妈妈,她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不一样的音乐课——“中国民歌”。

微信图片_20231220142032.jpg

铃声一响,所有同学都安静就坐,用既兴奋又期待的目光等待着沛霖妈妈开讲。首先,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了解了她是一位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随后沛霖妈妈概括地说明了音乐的两大组成部分:声乐和器乐。“声乐即歌唱的声音,它又有哪些不同的分类呢?”沛霖妈妈问题刚说出,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这其中有说流行歌曲,有说唱戏,有说戏剧……沛霖妈妈总结了三种唱法:美声、通俗、民族。最为精彩的是,她为我们举例唱出三种分类,生动形象的分析了三者的区别。同学们听了掌声不断,赞不绝口。

微信图片_20231220142021.jpg

随后就进入了今天的重点主题:民族唱法之中国民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演唱的歌曲,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为直接且紧密的联系。民歌以坦率自然的演唱方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沛霖妈妈通过拔河的例子,引导同学们说出了第一类:号子。她用音频播放歌曲《川江号子》让大家感受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大家随着号工领唱,也情不自禁的附和节奏跟唱,大家整齐划一,仿佛自身已投入到大江大河的辛勤劳作中,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热烈而高亢,“劳动最光荣”这句话在此刻得到最好的诠释。接下来从节奏简单、一领众和的号子来到了另一分类山歌。它们相似之处在于都可以即兴创作填词,但山歌更多的是表现歌唱的自由,气息的宽广和对祖国自然美景的赞赏。沛霖妈妈又带我们欣赏了《小河淌水》这首描述爱情和地域美景的山歌。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家伙儿都陶醉的哼唱起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了一番云南风光。最后沛霖妈妈讲授了第三分类:小调。又名“小曲”“小令”。比起前两类,小调的结构相对规整、旋律优美、易传唱。通过提问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民歌,引出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自然又跟随音乐欢唱起来。不同的是,通过沛霖妈妈专业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曲中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意。最有意思的是,她还带我们视听体验了变体后的小调——东北《茉莉花》。歌词不变,但曲风一下子就听出了“二人转”的风味儿来。大家都乐开了花。

不知不觉四十分钟就过去了,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一片祥和的民歌声中结束了这节别有风味的音乐课。在此,非常感谢查沛霖妈妈给我们带来的的精彩讲课,让我们既放松心灵又学习新知。

初一8班 查沛霖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