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导向下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构想——南京市课题案例成果区级展示课

发布时间:2024-01-11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2023年10月30日上午,主题为“中小学美术学科评价改革的案例研究”的栖霞美术教研活动在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成功举行,栖霞区美术教研员李娟老师及全体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共有课例展示和互动研讨两个环节。

首先,课题主持人陈建军老师,介绍课题的开题情况和中期汇报情况,并围绕课题案例研究介绍从小学、初中、高中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案例分享成果。接着陈建军老师从《美丽的书》课程出发,欣赏、技法、实践、创新、展示等方面进行了“美术教学设计评价体系构想大单元说课,陈建军老师以八年级苏少版《美丽的书》说课展开,课程基于大观念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国家课程,重点围绕课程评价环节的思维方式的转化过程,以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转变成学生真实情景下的解决问题的评价方式转化,并且评价方式量表点进行细化,新颖的评价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效。”课堂评价设计,主要是目标导引下的评价任务设计,即通过任务中的表现、真实性问题的解决等评估学生单元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并进行评价量规的设计,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形成合理的评估。

其次,课题组成员石埠桥小学李孝铃校长带来《我设计服饰》一课。李老师在本课前,就先带着低年级孩子们将普通的厨房纸变为了炫彩扎染纸,以此为基础,再引导五年级学生通过捆、叠、粘、卷四种方法,将扎染纸设计成了美丽的服饰,李老师还创建生活情境,让孩子们走进直播间,以销售自己设计的服饰为任务,完成对作品的评价。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针对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析学情,掌握评价过程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从小养成设计思维和设计评价关键点。

接着,由我校国际高中部马静之老师,展示项目研究评价体系的构想,在纸质材料方面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创作实践。她以材料新视角导入,带着学生先从纸理论研究开始,了解不同纸的历史、产品和制作过程,再以盒子·空间引发讨论和联想,策划设计方案,最后用校园内的废旧瓦楞纸,组建团队进行盒子空间的创作设计方案,并制定作业单促进项目学习,设计项目考核评估表:1.课题调研2.灵感分析3.专业知识4.作品创意5.实验探索6.绘画草图7.模型小样8.专业技术能力9.设计美感 10.作品完整度11.总结与建议(他评)反思与不足(自评)。通过考察评估推进项目化的落地生根。学生通过作品分享了设计成果。学生的作品有根有据,提出批判性建议,提出创新方案。

课题案例展示环节,区教研员李娟老师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互动研讨。其他学校老师们都表示,通过这三节不同学段的美术课,不仅开阔了视野,更看到美术设计评价改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提升,学生探索性和实践性明显增加,对教育教学有帮助。老师们愿意返校后,对设计评价方式进一步深化,升级自己的课程设计。图四

最后,区教研员李娟老师点评本次活动。她高度评价三位优秀老师对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分别从三个学段向老师们分享课题案例,课题研究从实践教学出发,有理论支撑、有探索过程、有评价亮点,对教学设计进一步升级。教研员李老师希望栖霞区的美术教师们将一如既往的勇毅前行,迎接新挑战。

陈建军课题报道.jpg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