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相投——关注课堂细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研究 ——小学部美术组与江宁智康路小学牵手交流

发布时间:2024-04-11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2024328日下午,春光明媚,小学部美术组部分教师赴南京市江宁区智康路小学参加主题为“智趣相投——关注课堂细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研究”牵手交流活动。江宁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何建宏老师、南京市智康路小学王小强校长以及江宁区各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活动分三个板块:系列课例、讲座、研讨评课。

第一个板块开设了四节示范课,南外仙林分校两节、智康路小学两节。第一节课是智康路小学的潘雅雯老师和南外仙林分校的耿思思老师分别在两间不同的美术教室同时开课。

潘雅雯老师带来了一年级的《送你一个书签》一课。潘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书签的历史与作用、欣赏书签丰富的造型与内容、亲手制作书签,感受书签带来的生活情趣,鼓励将读书的趣味、向善的力量通过书签传递下去。


耿思思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年级的《花儿朵朵(二)——浮雕鸢尾花》一课。耿老师引导学生从赏析中外艺术大师齐白石和梵高的“鸢尾花”绘画作品入手,通过对鸢尾花实物的观察,了解鸢尾花的花形和结构,鼓励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以浮雕的形式表现出鸢尾花的美。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节课是由张勇老师和王思成老师分别带来了《远古的动物朋友——恐龙》和《风筝》。在张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学生了解了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生存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的外形特征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古生物的热爱之情。

王思成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风筝》一课。王老师巧妙的将知识学习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习得知识,以问题为引领,欣赏、认识风筝的种类和造型,使学生掌握风筝绘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在画风筝的学习中,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制作技艺,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个板块是由东山小学的张晨老师带来的美术教学经验分享讲座《我对备课的几点认识》。张老师围绕“如何备好课?”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从熟悉教材、明确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生本位——合理利用技术及资源——凝聚团队力量,引入多元教学方法——聚焦大单元课程,浅谈了她在教学实践备课这一环节中的经验与思考的一系列探索。


最后,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王倩、江宁区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王老师认为美术课堂里的“小细节、大智慧”,离不开老师课前的多次打磨、精心预设。老师需要提前去读透教材、提前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他一个“拐杖”,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与方法。课堂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既要有审美培养也要有技能学习,鼓励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像大师一样大胆地创作,用孩童的符号去表现,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标。


刘老师指出美术教师当堂示范的重要性。示范用纸尽可能大一些,如果课上来不及一步步画出,可以提前预制各个步骤的半成品范作。希望老师能够多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思维去观察,多赏识每节课学习的主体学生,激发学生感受事物本身具有的对比、和谐的自然美。


本次教研活动,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探索,为一线的美术教师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启发。教无涯,研无尽,我们在艺术教育教学路上的探索亦无止境。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