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疑是一场灵魂的对话。在这深邃而广阔的对话中,课堂便是其最直接的舞台。为了进一步聚焦课程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国际高中部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本次赛课,十九位中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课堂,他们或激情四溢、或温文尔雅,在课堂上演绎着教育的无限可能。年轻的课堂对话,充满了生机与灵气、碰撞与交融。这是一场磨砺,也是一场蜕变。教师们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在竞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精进业务能力。在这场竞赛中,他们不仅收获了荣誉与掌声,更收获了成长与感动。
此次参加赛课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来自学部13个备课组共19名教师,分别是:
· 语言类备课组(ACT/SAT英语、阅读组,雅思托福组,德语组,日语组);
· 社科类备课组(心理组,Economics);
· 文体类备课组(English Literature 组, 艺术组,体育组);
· 理科类备课组(GAC数学和AP数学组,ACT科学组,中澳物理组,ACT/SAT数学组)。
此次赛课的竞赛安排与评价维度:
竞赛安排 👇
赛课评价维度 👇
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角逐,本次赛课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在各位评委的认真评审后,赛课结果终于揭晓,以下教师在本次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
一等奖两名: 李佳泽、戴纬
二等奖六名: 陈阳、曾倩、George Boadi、豆大洋、李璞、金昕
优秀奖十一名:曹翀、胡晓琦、黄橙赤、李岩辉、李想、Marta Zofia Zarife Gokmen、钱文娟、祁晨、王雨桐、Till Pachalli、于潞
国际高中程彩玲校长为一、二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国际高中沈一飞主任为优秀奖获奖教师颁奖
一起去领略中青年教师们在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吧,你会看到教师们的热情、才华和创新,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视频回顾:1. 李佳泽老师:
视频回顾:2. 豆大洋老师:
视频回顾:3. 李岩辉老师:
戴纬老师
SAT Reading —— Future Jobs
赛课感想:
参加这次国际高中中青年教师赛课让我受益匪浅。观摩各学科的竞赛课,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各位参赛教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的教学手段,让我深刻体会到跨学科教学交流的重要性。
我的这节课选取《国家地理》中的有关科技与就业的专题报道,结合SAT阅读考试改革(从长文变短文配题)后的要求,辅以特定话题展开的深度分析与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的来说,整堂课的各环节开展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要更多考虑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适当提供更多的线索,或是将任务拆分成更小的部分,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练习;在提升他们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提高他们解锁新技能的成就感。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注重课堂内的个性化教学,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
李璞老师
IELTS Reading —— To Catch a King
赛课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学部的赛课活动,与其说紧张、压力大,倒不如说成长二字更能直接概括我的心境。从定课程主题与班级,到制作PPT和组内说课,再到最后的磨课与正式开课,都让我受益斐然,包括可能只是收到一条小建议、工具借用甚至于指出PPT上的一个错别字,都让我由衷感谢。最后加入尤克里里弹唱与文章相关的歌曲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们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主人公的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整个过程一定充满着惊喜与不足,但同时不足才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提升,从而完善下一次的课堂。Imperfection is also a perfection.
陈阳老师
TOEFL Reading —— Extinction of the Dinosaurs
赛课感想:
本案例中,我基于对文本和学情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教学目标设计了六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体现出学习理解、应用 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清楚,层层递进,体现了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整个课程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即将倒计时环节换成舒缓的背景音乐,这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的练习环境。然而这过程中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可以更有序地组织学生代表上台的展示,以及辩论环节应留予更多的时间展示学生们的辩证思维。
曾倩老师
TOEFL Reading —— Practice Lesson: Translation to sound in film
赛课感想:
参加这次赛课,我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本次托福阅读练习课以学习活动观为指导思想,组织了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说,这次赛课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有生命色彩的、有活力的课堂。
豆大洋老师
TOEFL Speaking —— The Amazing Mind: Function of the Brain
赛课感想:
能够参加这一次的赛课,我深感与有荣焉,幸甚至哉。关于课题的准备,我考虑到托福口语考试Task 3的话题大多数都与心理学的知识点相关,就结合了《通途英语》Pathways 4 Unit 9 The Mysterious Mind的内容,旨在增加课题的学术性以及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相关背景知识。赛课前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从确定上课的话题到教学计划的落地,包括课件设计、修改、磨课、再反思等。然而也正是在不停地模拟说课、修改教案和PPT的过程中,我的教学思路也越发的清晰:每个环节要做什么样的事情,说什么样的指令,如何衔接每一个环节等。课程能顺利完成,当然也离不开学生们密切的配合,也感谢薛老师的从旁协助。对于不足方面,在教学上我还需要更多调动课堂氛围,设计能让学生更活跃一些的教学活动;在课前准备中,我也要能更快更好地顶住压力,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
Till 外教老师
Deutsche Sprache, schwere Sprache? Fließendes Sprechen —— bei komplexen grammatischen Strukturen
德语,难吗?—— 流利地进行语法结构完整的口语表达
赛课感想(Extract):
The students of the German class learned German intensively from September to May. Within this period of time, they have managed to reach the B1 level, although they started without any previous knowledge. On the one hand, the students already learn knowledge at the B2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number of grammar topic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learned must be practiced repeatedly and continuously.
German grammar is complex and rich in phenomena that can occur in any sentence. A central goal of the lessons was therefore that the students not only apply the grammar rules correctly, but also use them increasingly automatically, similar to native speakers. This requires in-depth analysis and repeated practic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The experiences of learning show the necessity not only to teach grammatical structures theoretically, but also to consolidate them through continuous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entence analysis, specific addressing of grammatical phenomena and a final self-assessment of the students has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German grammar. This approach will be continued in future lessons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confident speakers of German.
曹翀老师
诗歌的韵律
赛课感想:
课堂上选用了多首德语诗歌作为素材,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讨论,理解并掌握了诗歌韵律和格律的规律,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课上我们通过读诗、听诗、选词填空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中更加积极主动,也增强了他们对诗歌韵律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但是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合作分析诗歌格律时,发现个别学生对“音节”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一开始无法正确判断轻重音。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课中,我会更加细致,考虑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的情况,在课上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李佳泽老师
日语敬语
赛课感想:
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平台去展示检验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短短的两周磨课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内心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青年教师,我也相信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教育,不断地提升自我专业素养,才能在新时代的教育行业站稳脚跟。感谢学校给予此次机会,感谢所有老师的点拨与指导,感谢学生课堂的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工作中去,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
George 外教老师
Psychology ——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赛课感想:
Teaching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in psychology has been an enriching experience that has allowed me to grow both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By reflecting on what has been accomplished, what has been learned, and identifying area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I am committed to enhanc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my student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fost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complexities of human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excel in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endeavors.
王雨桐老师
AP Microeconomics —— 2.3 Unemployment
赛课感想:
感谢国际高中举办的这次教学赛课,让我很荣幸的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与同事们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次赛课,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学的不易和乐趣所在。在准备过程中,我不断反思和优化教案和课堂设计,力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学们也都能学有所得。同时,我也从其他老师的教学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学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手段。
Marta 外教老师
English Literature —— Speeches and Rhetoric
赛课感想:
Timing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first activity was off, too many things were involved and it was too easy for things to go wrong. The plan was also to do three rounds but it was clear very quickly that there was not enough time for this so I had to cut the activity short.
李岩辉老师
竹笛欣赏课
赛课感想:
通过本次竹笛欣赏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作为课堂领导者,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同时,我也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和文化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我将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此次教学实践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意识到在教授学生呼吸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他们感受和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金昕老师
传切配合
赛课感想:
本次赛课真的是学部给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一次深度学习,提高自我的机会。涉及到不同的学科,英语、日语、数学、化学、体育等等。学科之广泛让老师们感受到不同学科的魅力,也让大家了解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场景的多样化,有的在教师,有的在实验室,有的在体育馆,有的在音乐教师,有的在户外。这些不一样的教学场景,让大家体会到,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场景。也是通过这次比赛,让大家脑洞大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性完全体现了我们国高教师优秀的业务能力。
于潞老师
数学 —— 数列
赛课感想:
教案准备的过程中,非常感谢备课组长秦伟伟老师的建议并提供了他的班级给我试上。磨课中发现准备的练习题难度偏大,导致课堂进度较慢并且学生的学习性不高。所以改版之后,增加了播放视频的环节,这既普及了同一道题不同解法,也增加了趣味性;题目难度也进行了降低,更改为更适合学生理解并自主做的题目,课堂实际操练效果好了很多。但是依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下次改进,如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增加不同难度的习题,做到个性化教学。再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也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展示自我,更多的是想优秀教师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接下来会努力的提供更好的课堂。
祁晨老师
数学 —— 概率
赛课感想:
针对这次的赛课,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修改整理,梳理了整体的上课逻辑思路,整堂课下来,基本完成了教学计划。对于此次赛课,我有两个方面的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再多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及课堂教学趣味性需要继续加强。此次公开赛课,不仅有评委也有别的老师来旁听,学生比我还要紧张,会担心课堂表现不好拖后腿,整体比较拘束。课堂上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带动学生情绪,这一点需要继续加油努力。另一方面,本次赛课过程中,我也去旁听了不少教师的公开课,数学知识点本身是较为枯燥的,如果可以多增加一些趣味游戏,会提升教学效果,这一点需要多多改进。
黄橙赤老师
数学 —— 等比数列
赛课感想:
本节课通过实验、视频、讨论、讲述故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过程中衔接自然,难易适当,重点突出,课堂氛围融洽,学生活动也比较积极,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但在课堂中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类比的程度不够,后续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的将新课内容与以往相关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更有系统性。
胡晓琦老师
物理 —— Static Electricity
赛课感想:
很荣幸参加了学部举办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该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在这次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静电的存在与特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课堂上,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反馈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坚信了“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念。这次赛课不仅是对我教学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我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的挑战。在准备和授课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调整,力求将最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学生。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更加科学、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钱文娟老师
化学 —— 盐的水解(The Hydrolysis of Salts)
赛课感想:
非常荣幸能代表化学组参加学部组织的赛课活动。关于本次参赛,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首先,一堂优秀的课必须经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思考。不足方面,例如课堂应多多引入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情境,这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非常感谢化学组的同仁对我课堂的指导和建议。这次活动中我也有幸听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不同教师的讲课风格深深吸引了我,我学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谢谢学部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李想老师
生物 —— 如何科学地观察植物:植物的鉴别与分类
赛课感想:
在中德项目一年的短暂时间内,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打下生物学相关理科思维是我的一大挑战。为此,我选择的方式是通过日常观察与抽象知识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切身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平时的科学思维。与此同时,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我的中德生物教学的特色在于我也希望能将德语学习结合进生物课堂,让学生能够使用德语完成一些生物相关的日常表达和学术应用,为学生未来在德国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在此,也谢谢学部为青年教师举办此次的赛课活动,我从中自己的教学以及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中学到了很多,也会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是一场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心与心的碰撞、智与智的较量。通过竞赛,教师们在探索与创新中挖掘出教学的无限可能,点燃了学生,成长了自我,激发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因为有了教师与学子的对话,
知识有了生命与温度,
预设的环节体现着教师的匠心,
不预设的留白则更是对话的真实和生动。
愿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子
在这样的课堂对话里
找到职业的幸福 领略知识的魅力
品味到讲台上的诗与远方
文 字: 豆大洋 刘丽鸿 参赛教师
摄 影: 吕家忠 杨海东 马静之
视频剪辑: 豆大洋
编 辑: 郭 凯
审 核: 沈一飞 张 荣 杨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