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轩Chase
南外仙林2022届中德班学生,现就读于德国巴德萨克萨高级文理中学。中德期间担任英语课代表、物理课代表,南外仙林国际高中2022-2023年度戏剧达人,德语戏剧《画里画外》编剧、主演;参与编写并出演的话剧《生命在左》获南外仙林国际高中演讲节戏剧比赛一等奖。在南外仙林期间,为高中男子排球队队员;在巴德期间,加入市排球俱乐部,并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参加下萨克森州OHA City School Cup并获得第二名(奖金200欧元)。
近期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排球少年!垃圾场对决》相信各位二次元爱好者一定看了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日向等排球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打动呢?
时间如白驹过隙,自从我接触排球到现在已经有快6年时间,感谢杨老师给予我的这次约稿机会,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分享我和这项运动发生的故事。
排球作为三大球中相对冷门的运动,在中国并不像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拥有很高的普及率,初中时学校的排球场在篮球场旁边,经常空荡荡的,和旁边的篮球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初一暑假机缘巧合之下我在现场观看了一场大学排球比赛,让我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后来也有幸加入了南外仙林高中男子排球队,虽然那时打不上完全的主力,但我跟随这个集体打了不少比赛,享受到了排球积极向上的快乐。
我们Pädagogium Bad Sachsa 是德国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文理高中(后面简称巴德)。来到巴德之后,我本以为会因为语言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找不到一起打排球的伙伴,而事实却截然相反。在校园里我时不时会在操场上遇到德国同学在练习垫球,而且总能遇到很多像我一样想加入的同学,大家传了会儿球后人越来越多最后演变成十几个人一起打,气氛相当的火热。
后来我也加入了学校排球社团,发现大家的基本功都很好,并充满热情。同样出于对排球的“一腔热血”,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加入俱乐部!这对于非母语者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鲜有先例的。在社团老师Herr Büschel的帮助下,我成功与当地俱乐部SuS Tettenborn后面简称SUS的教练取得了联系,他对于我的到来表示欢迎,但他同样也震惊于我的决定。SuS俱乐部是德国哥廷根市的一家很有历史的排球俱乐部,里面有不少来自周围各地区的排球爱好者,也培养出过现在德国德甲德乙联赛的职业或半职业球员。
当时震惊的还有其他俱乐部的成员,在我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德国同样的技术和动作、规则有着不同的叫法,这在一开始就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我不得不去单独学习这些专业的德语术语,在一开始我甚至无法理解教练想要表的意思,并闹出了不少有趣的乌龙。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排球活动比如草地排球,沙排等等。在圣诞节期间,我们还会一起带着圣诞老人帽一起打球。
完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教练和队友,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伴随着挫折和眼泪。德国作为运动大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可以说都是“怪物”级别,与他们相比当时发福的我显得非常不协调,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让最重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20斤,所以有时会被别人调侃为“巨型坦克”。虽然有着一定的技术,但无论在身体素质和天赋上都与外国人有着很大差距。无数个夜晚和训练后,我都会在路边抹眼泪,感到疲惫,所以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摆在我的眼前——减肥!在不放弃训练的同时,我开始控制我的饮食和作息,并向我身边几位热爱健身的同学请教经验。在同学的帮助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在半年成功瘦下了55斤,我的排球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开始步入更高级别的联赛。
从被选去参加省U18到现在后来U20的比赛,和拥有半职业球员的俱乐部进行比赛,我一度不敢相信我也有一天可以和他们同台竞技,共同享受排球带来的乐趣!今年我被选中去参加的下萨克森州的沙排比赛OHA School Cup,我们在来自整个州36只队伍中脱颖而出,最后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奖金200欧元),以前俱乐部的队友们也纷纷向我表示祝贺,Büschel 先生也震惊于我的改变。
其实从来都不是我选择了排球,是排球更是这份喜爱让我不断成长,突破自己。就算打排球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伤病,有状态差时的心烦,会因为遇到瓶颈而受挫,更会在因为自己的问题导致队伍丢分甚至输掉比赛的自责,可是排球教会我,只要不落地就还有机会,我们始终要向上向前看。排球更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我们相信身边的队友,相信彼此,凝聚在一起……
其实无论是排球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最终成功与否,我们都不应该感到遗憾和后悔,胜者和败者,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模样,属于青春的模样!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在奔跑在一条名为“热爱”的道路上,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
约稿、审核:杨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