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冬季传染病 守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04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进入秋冬季节后温差变化较大,呼吸道疾病更是频发,目前是甲型流感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高发季节。这些疾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们的学习、工作和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冬季节传染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主要通过飞沫及呼吸道接触传播,可以被污染的桌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咽痛、鼻塞、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严重情况可能并发肺炎和心肌炎。

2、诺如病毒感染: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份高发,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如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物体表面、呕吐物中大量的病毒形成气溶胶被吸入体内感染。常表现为“上吐下泻”,严重者有发热等伴随症状。婴幼儿表现为呕吐,中学生及成人常表现为腹泻伴恶心、腹痛具有自限性,轻症一般2-3天可康复。

3、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约1-3周,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内均有传染性,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要休息1014天。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感染群体。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疲乏无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咳痰等,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多见,严重者可并发重症肺炎。

学校是公共场所,人员相对集中,一旦班级有同学生病,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接触传播蔓延。同学们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日常生活学习中,提醒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减少聚集。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设施后要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宿舍、教室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4、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日常要留意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并遵医嘱居家休息流感需热退48小时、感冒症状基本缓解后到医务室开具复课证明;支原体肺炎需居家休息10天到14天并且咳嗽症状基本缓解后到医务室开具复课证明;呕吐腹泻需止吐止泻72小时后到医务室开具复课证明。如确诊水痘、疱疹性咽颊炎等传染病,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并告知医务室,按传染病管理规范隔离期满后到社区医院开具复课证明交医务室,经校医复查正常后复课

6、当班级一天内出现多例相似症状或连续3天内有多名学生有相似症状及时告知医务室,按疑似传染病疫情处置,安排教室、宿舍消毒,患者居家隔离休息。

     秋冬季节传染病高发,请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对生病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可以及时预防疾病蔓延扩散,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干扰。请大家遵守传染病管理规范,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