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发布时间:2024-12-13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十年来,每一次国家公祭都是一次对记忆的唤醒,一次对和平的呼唤。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的铁蹄踏破了南京宁静的冬日,在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里,三十多万无辜平民残忍杀害,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昔日繁华的金陵城,一夜之间沦为“让人窒息的地狱”。侵华日军滔天罪行,在每一个中国人上留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痛,是人类文明史上为黑暗的一页时刻警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不久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发布会,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铁证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这些史料记录的真相令人痛惜愤怒,那些在黑暗中闪耀的人性光辉更让人感动震撼

南京一家照相馆的小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拷贝日军军官送来冲洗的罪行照片,秘藏在寺庙当中,辗转同学吴旋之手,终于保存到抗战胜利,成为南京军事法庭审判的一号证据

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为难民撑起干疮百孔的“保护伞”,晚上就着昏暗的灯光,含泪记录侵略者暴行,挣扎写下心路历程成为中国版“安妮日记”;

韩湘琳、许传音、沈玉书等1500多名中国人与20多位外籍人士一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5万多难民。他们不像西方人士有一层护身符,稍有不慎,可能被日军杀害,尽管处境极度危险,他们仍相互扶持,冒死救助同胞。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勇敢?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傲雪欺霜、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从未屈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强不息的信念。只有铭记曾经的伤痛,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只有铭记曾经的付出,我们才会更加清楚今天肩上的责任‌。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南京人,每当路过巍巍钟山、漫步秦淮河畔,或是走过那些见证了时代变迁的老街巷,你是否听到来自岁月深处的呼唤,它指引我们做昭昭前事的承者去做国泰民安的建设者、去做和平精神的传播它告诫我们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正如一棵树需要根深才能叶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学生,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参与国际事务,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言一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崇尚科学,勤耕不辍,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让我们立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让我们树立全球视野,关心国际事务,以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的发展。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暴行,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今,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回到八十七年前那个阴云密布的清晨,伴随防空警报的哀鸣,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振兴中华吾辈自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那只唤醒黎明的雄鸡,守护历史的真相,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团结

      

升旗手:黄冠豪

护旗手:何安瑶   杨松雨

主持人:朱端仪

演讲者:刘嘉瑜   刘沛原   树明熙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