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节气之美,担当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4-12-17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而科学的时间制度,是古代劳动人民观察气象尊重自然的智慧结晶,它凝结着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东方生活美学,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标记着时代变迁的足迹和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包含的许多农业气候变化规律和农业生产知识仍然为现代农业所遵循和应用。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多了屏幕时间的精准显示少了对太阳落的仰观;有了软件播报的天气冷暖缺了对草木荣枯的俯察;少数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术语和符号上……我们或许已经远离了田野和农耕,但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智慧和理念,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季轮转中,节气讲述了日升月落、草木枯荣的故事,人们又赋予它们专属的独特意义在南京,立春街坊四邻会郑重其事地包上春卷,意寓“咬春”,抒发着对新一年的期待与信心;老南京过夏至甚为讲究,除了要吃面条,还禁诅咒、戒剃头,颇具仪式感;早时秋分亦作“祭月节”,盖因此时天高云淡月明星稀,正是赏月佳期后面慢慢调至为南京人常说的“八月节”——中秋而在即将到来的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煮汤圆吃豆腐,不仅能够满足口腹之欲,更寄托对家人团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节气所特有的习俗,体现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从古至今,节气文化温润和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并在传承中不断被融入新的内涵。为了让二十四节气这一瑰宝焕发新的光彩,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将每年秋分这一天确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三农”的重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场精彩的节气倒计时创意表演,惊艳了世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时以秋分为主题而在闭幕式时选择了寒露展现了中国式浪漫惊艳寰宇...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紧密相连、与科技深度融合与世界进行对话复刻出无比丰富、华美而厚重的文化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新时代,以节气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带给我们新的启迪。岁月有节,天地有序,同学们,每一个在时间里行走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二十四节气不妨在繁忙生活中停一停、歇一歇想一想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发现细微的美好、去打造全新的自己同学们,身处于全面发展、自由成长的校园环境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养分,眺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让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辉煌篇章!


    承办班级: 高一1班  

升旗手:刁夏希

护旗手:王一诺   王瑞涵

主持人:郭厚毅

演讲者:朱思妤  汪毅   张梓悦   龚钰涵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