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ecca的变红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14 供稿: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分享至:

吴娟 市级优秀教育案例二等奖

【案例背景】

镜像书写(Mirror writing)指的是在某些既定的语言符号中,以和正常文字书写方式相反(或角度位置不一致)的方式,进行书写的现象。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在书写英文时很容易把字母“反着写”,有时是上下反写,有时是左右反写,有时甚至是上下左右都反写,这样的书写情况频繁发生,学生一时难以调整,教师盲目地增加练习也不能对学生纠正镜像书写起到很好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英语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科学矫正呢?

【案例描述】

一、初露锋芒 “笑”名远扬

Rebecca又变成Red啦!哈哈!”

作业纸刚发下去,同桌的孩子又开始嘲笑起我们班的“大红人”Rebecca。仔细一看,原来她不仅再一次地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Redecca,作业纸里关于字母b/d/p/q的区分也一个都没有选对。四处可见的红叉亮得有些刺眼,同学们哈哈的笑声也越觉刺耳。眼看着大颗的眼泪开始在她红红的眼眶里打转,两只粉嫩的小手此刻也因为紧张微微发白,无助地揪在一起,我赶紧制止了孩子们天真但残忍的行为,但也无奈的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叹气道,“Never mind. 及时订正就好。”

这就是Rebecca,一位我们班的“大红人”。Rebecca原本是个活泼爱笑的孩子,一双大眼睛亮闪闪地仿佛会说话,一笑起来两个浅浅的酒窝令人印象深刻,而高高的个子让她在同龄人中显得特别出挑。她热爱画画,作品上明快鲜亮的色彩和她本人一样令人瞩目,教室里为数不多的装饰画里有两张都是出自Rebecca之手。而从小接触英语的她也因口语流畅,表达清晰,经常在课上与我对答如流,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崇拜。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开始接触书写后渐渐变得闷闷不乐,在课上也不爱积极回答问题了。原因就是她总是会把字母写反,一会儿是字母ft写反了,一会儿又是字母pq写反了,最近更是把bd也写反了。由于她把自己名字里的b写成了d,孩子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大红人Red

课下,大红人果然带着她的作业又来找我了。老规矩——错的字母每个订正5遍,我们俩默契十足,谁也没说话,一个坐着看,一个开始奋笔疾书。我蹙眉看着这个小小的孩子紧抓着长长的铅笔,心里默默着急但也毫无办法,沙沙的铅笔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刻板的四线三格里一字一顿地诉说着什么……

第一次遇到她出现写反的情况时,我也曾一笑了之,心里想着这孩子怎么这么马虎?口语表达那么好,却竟然连字母的上下左右都能写反,赶紧按照示范书写订正,下次别再犯了。然而,当她反反复复出现反写时,年少轻浮的我开始有些生气,是不是课上没有认真听讲?是不是作业时太不够专注了?是不是故意表现出的态度浮躁?我也曾一次又一次地像这样把她请到面前来,严厉的说教之后,让她重新拿起铅笔,对照着正确字母的范写进行再一次的练习。后来,为了帮助她纠正,病急乱投医的我不仅增加了课上练习书写的频率,还为此设计了专项的“易混字母”作业,满心期待着Rebecca的作业能改正和进步的我迎来的却是一盆透心凉的冷水。不想便知,盲目增加练习的方法收效甚微,Rebecca反写的情况仍然反复出现,一轮又一轮的订正和批改持续上演着,大红人Red的名号越打越响。活泼爱笑的Rebecca在班级里更红了,但她却开心不起来,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二、峰回路转 拨云睹日

后来,办公桌上的作业纸越堆越多,层层叠叠的白色纸片虽然轻薄,却仿佛一座小山,压得我喘不过气。这天我一如往常地坐在办公室里盯着那座小山,正当我愁眉不展之时,一旁数学老师辅导Rebecca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畔:

“哎呀,你这个2怎么又写反了呀?正确的2应该这样写……”

听闻此处我一边惊讶,一边心里突然仿佛得到了一些慰藉,原来不止是字母,对于数字,她也会写反。正这样想着,我赶紧走上前去和其他老师简单沟通了一下,结果发现Rebecca对于字母、数字、拼音甚至是汉字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反写的情况。望着桌上的白纸小山,我的心里生出一些愧疚,或许这不是单纯的态度问题,这不是她的错!

我开始上网寻找相关资料,大量的阅读与研究之后,终于大致了解到Rebecca这是出现了镜像书写的问题。镜像书写是一项复杂的神经心理表现,有学者认为书写运动-图示与镜像书写运动-图示为重要因素之一,而3-8岁儿童因这一图示建立的不牢固,易出现镜像书写。我越查越自责,心里深刻地认识到错误的方法不仅对改正Rebecca的书写起不到作用,更是在一轮轮莫须有的猜测和徒增的练习中无形地拉远了这个孩子和我的距离。思及至此,我一边赶紧停下了课堂上增加的练习,一边继续研究镜像书写的相关知识。

其后再去深究影响它的因素时,我发现视觉对镜像书写的产生有肯定影响,而年龄对镜像书写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后者就是说这样的现象在孩子们9岁以后因神经功能的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减少;但与此同时,3-8岁年龄段,孩子的书写运动-图示的形成、建立和巩固主要是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强化逐渐完善的,因此一定的辅助练习和矫正是必要的。我忽然想起最近课上的Rebecca,虽然尽量保持着神色如常,但她始终还是没有像往常一样展现出天使般的笑容,望着那紧紧跟随着上课内容的大眼睛,我想我一定不能辜负这样认真求学的孩子。于是反复研究后,我打算从视觉空间能力入手。

三、柳暗花明 绝地反击

这天中午,我再一次把Rebecca请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我把她轻轻拉到身边,给她寻了个位置坐下,并拿出一张白纸放到了她的面前时,她看上去有点紧张,看到白纸更是露出了窘迫的神色,顿了顿,小声地说:“老师,又要写字母吗……”。

我赶紧对她笑了笑,说:“Rebecca,咱们今天不练习字母,老师是来请你帮忙的。”

“帮忙?”低年级的孩子们总是热心向善的,尤其是能够帮助到“老师”的时候。我看到她的脸上突然有了一丝神采,她果然来了兴致。

“老师最近要教单词ball,需要它的图片,但是老师不擅长画画,你能帮助我画一画吗?”说罢我又拿出一盒彩笔放到了她的面前。这个热爱绘画的孩子看到彩笔眼睛都亮了起来,脸上也漾开了一层欢快的笑意。

Of course! 画什么球呀?” 她兴致勃勃地问道,开始挑选起颜色。

“老师比较喜欢baseball,你知道这个词吗?”

“我知道!baseball是棒球!……可是,它好像是白色的?”

“那你可以把球棒也画出来,这样就可以涂色了。”

Good idea!

我看着她熟练地挑选出黑色的勾线笔开始画出长长的球棒的轮廓,心里想着下一步的引导。

沙沙的落笔声再次响起,可是这次,我的耳朵里仿佛听到它是演奏着快乐的乐章。不一会儿她就把球棒画好了。

Nice!” 我一边由衷地赞扬着面前这位眉开眼笑的小画家,一边不动声色地将画纸转了个方向。此时,橙色的球棒上宽下窄笔直地竖在画纸的中央,我轻轻指了指球棒下半部分靠右的位置,故作随意地说:“ball就画在这里吧,并且请你帮我画的大一些,这样能看得清楚。”

她欢快地应了一声并继续开始作画。

灰色描边,画出一个漂亮的圆,当她仔仔细细地在圆的中部两侧添上红色的短线后,一个棒球便跃然纸上。

Finished!”她开心地说道。

她盖上笔盖,把画纸往我面前推了推。我故作思考地看了看,随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惊喜”地说:“Rebecca你真厉害!不仅画出了物品,还画出了ballb了呢!”

她有些疑惑,忽闪的大眼睛眨了又眨,仔细研究起自己的大作。我轻轻抓起她的右手食指,沿着球棒从上到下并慢慢描向右边圆圆的棒球,一笔描完,她开心地哇了一声,大声说道:“是b!”

Yes! ballb,也是Rebeccab!”

Hooray!”

安静的办公室里突然传出Rebecca开心的欢呼声,但大声庆祝完她又飞也似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们,这个可爱的孩子小声地说了句Sorry又忍不住悄悄笑了起来,笑意盈盈,此刻的她仿佛又是那个快活的小天使了。看着她欢呼雀跃的样子,我想,或许下次再写b的时候,她的眼前一定会出现这个带着球棒的baseball了。

四、当之无愧 “实”有其名

第二天一早,当教授单词ball时,我便如约拿出了Rebecca的大作,手指着大大的白色的棒球告诉学生:This is a ball.并紧随其后拓展了“球棒”的单词bat。当我把图画贴在黑板上,在其旁边动手书写ballbat时,眼尖的孩子们立马发现了这张图画就是字母b的字形!我顺势点出了这个小小的惊喜,不吝言辞地表扬着认真观察的孩子们,并领着他们一齐伸出右手,竖空摹写字母b。在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孩子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字母b的书写。课下,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我告诉他们这张图画是出自咱们班Rebecca之手时,孩子们纷纷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大红人Rebecca的眼睛里渐渐亮起了愈加璀璨的光彩,她站正的身姿更加挺拔了,嘴角也展开了曾经快乐的笑意。

其后,冗长枯燥的练习被画上了休止符,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场趣味设计绘画作业。这之后的每一周,我都在作业课上留出10分钟,选出一个字母,请孩子们当 “字母设计师”,意在让学生按照这个形式,将字母和绘画图案相结合,加深对字形的印象。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看到红色的字母a变成了可口的apple;看到黑色的字母e们凑在一起变成了一对灵动的eyes;看到黄色的字母d变成了door上的圆圆的门把;看到蓝色的字母s变成了飘在sea上轻轻晃动的波涛……当快乐和笑意再次充满我们的教室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办公室里我的白色小山终于被这小小的“愚公”移走了。Rebecca的作业里镜像书写出现的次数明显地减少了,尤其是她名字里的字母b,她几乎再也没有写成过d。不久之后,再次听到她在课堂上自信流利的回答,看到她眼睛里重新燃起的光芒,我的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这回,Rebecca彻底变成了班级里的大红人,因为我们的创意绘画被设计成了班级的Letter Book,而这其中有五页都是她的大作。这里面当然有b,可是却并不是那幅一鸣惊人的“球棒与棒球”了。Rebecca画了什么呢?当然还是简单的b的结构。只是这次,她把竖直的球棒换成了高高的我,圆圆的棒球换成了自己快乐的笑脸,旁边标准地写着她的大名“Rebecca”。

【案例反思】

一、理论指导 因材施教

镜像书写的产生起于神经心理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研究表明视觉空间能力对此会产生肯定影响。而视觉空间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多感官教学的方法进行弥补,即联合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我从这一方面入手,对Rebecca的镜像书写进行干预。她喜欢绘画,明快的色彩和图案正是刺激视觉、产生视觉直观联想的好方法,于是我通过将一些简单单词的释义图片和字母字形相结合,巧用方法让她自己用动手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加深她对该字形的印象,避免动笔时出现镜像书写。而其后的绘画作业设计,更是将这一方法进行了推广,Rebecca视觉空间能力的补偿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观察、绘画、描摹、输出中渐渐锻炼起来的。多感官教学的方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这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字母字形的好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相关单词知识的重要来源。Rebecca在一次次的绘画中将每个字母的字形深深刻入自己的脑海,在每一次的书写中通过回想起自己的绘画避免镜像书写,并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渐巩固自己的书写运动-图示,进而形成长期性记忆,正确书写每一个字母。

二、学思兼顾 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里写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为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惑。在案例中,我就是在教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困惑,查阅相关资料后,才意识到自己心理学知识的这块短板。最终经过大量学习终于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此才能在科学的方法的引导下,最终找到了适合Rebecca矫正镜像书写的方法。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指导辅助我们的教学。同时,我们也要能结合每一位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三、教有所创 评有所依

幼小衔接阶段,英语教学处处都有难题。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到如何鼓励学生开口表达?从如何建立学生阅读意识到如何规范学生基本书写?这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所以在幼小衔接的英语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有能发现问题的眼睛,着眼于每个孩子的情况,找到每一个亟待帮助的Rebecca。其二,在发现问题后,我们要不吝时间和精力挖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学生视角出发,迁移或创新适合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去指导每一个Rebecca。其三,我们还要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能仅仅依靠作业或成绩来评价每位学生,而要创新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有所表彰。总之,每一位Rebecca都是一朵静待盛放的花朵,每一次赞扬都是一抔鼓舞盛放的土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每一位Rebecca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少不了我们每一位老师的突破与创新。


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