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低年段课堂中的有效实施,昨天下午,我校小学部丁洁老师开设了一节题为《团团圆圆过中秋》的研讨课。张蕾芬副校长、任志刚副校长、魏环君主任以及低段所有班主任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德育备课组长王晔老师主持。
课堂伊始,丁洁老师以歌曲导入,引导学生“听歌猜节”,迅速点燃课堂气氛。随后,学生以“小侦探”身份展开小组合作,调查中秋习俗背后的文化寓意。在“小组汇报”环节,孩子们用“我们小组调查的是……我们发现了……”的句式分享成果,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合作意识与资料整理能力。接着丁老师巧妙设计“闯关”任务,将中秋习俗、古诗诵读、灯谜竞猜等内容融入其中,层层推进,寓教于乐。尤其是在“团圆的意义”讨论中,丁老师引导学生从“小家团圆”延伸到“大家团圆”,理解警察、医生等职业的奉献精神,深化了对“团圆”内涵的理解,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本节课还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通过嫦娥探月工程的介绍,将古代神话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学兴趣。最后,学生齐声回应“时刻准备着”,表达出作为文化小使者的信心与决心,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课后研讨环节,栖霞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崔玉娴老师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课改方向进行了点评:“丁洁老师重难点把握得很准。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中秋节的团圆意义,并学会通过传统的文化仪式来庆祝节日,做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这是因为本课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节日载体,落实‘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朱晓庆老师从教学实施方面点评道: “课堂活动丰富多样,有小组合作探究习俗、古诗吟唱、视频观看、互动问答等,涵盖了听、说、思、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主动探索中秋文化,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狄慧老师从学生反馈方面进行点评: “这堂课的亮点很多,多到让我觉得它超越了传统的道德课,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生动情境中实现育人目标的优秀示范课。”任志刚校长在总结中强调,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道法课”,真正实现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转变。
本次教学研讨充分体现了新教材“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不再是单向传授,而是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情感体验、价值建构的成长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受益终身的文化之旅。